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病可医,偏见陋习盲崇不可医

(2016-04-09 14:30:05)
标签:

自闭症

杨仲明_新浪博客

病可医偏见盲崇不可医

健康

病可医,偏见 陋习 盲崇不可医

         作者平淡是真

平淡是真 2016/4/9 星期六 上午 11:05:46

            
病可医,偏见 陋习 盲崇不可医

     
周末,来到杨教授空间。看到了这篇献给孤独症日的礼物。认真拜读后,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于是,提笔写了一点感触:一是对杨教授的感恩。二是朴素行善意识的呼吁。
    
时至今日,网络结缘杨教授一年又一月。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早就被杨老悲天悯人的医德情怀所感动了!并且一直感动着!被杨老独一无二的精到医术所折服!并且一直折服着!

 

周末,来到杨教授空间。看到了这篇献给孤独症日的礼物。认真拜读后,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于是,提笔写了一点感触:一是对杨教授的感恩。二是朴素行善意识的呼吁。

时至今日,网络结缘杨教授一年又一月。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早就被杨老悲天悯人的医德情怀所感动了!并且一直感动着!被杨老独一无二的精到医术所折服!并且一直折服着!

于是,我怀着感恩的心态和朴素的行善意识。在我们学校调查、分析、研究了被确诊为功能性自闭症的孩子。这些孩子7成是家庭一般一上学就来我们学校的。3成是从知名大、中城市康复机构回来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的同时又是被昂贵的康复费用逼回来的。这里说一下,我们学校是国家正规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这里上学的孩子都享受着国家三免一补的政策,也就是管吃管住不花钱的。

杨教授日志中那段文字谈到的那个学生:家镜特好,4岁就去中国知名城市去康复机构,那里的专家说:相信科学,经过训练一定会有奇迹发生。为等待这个所谓的奇迹,一月1万多元的康复费用,1个月,两个月.......1年,2年.......等啊等,10年过去了,100多万的家底全打进去了,也没见奇迹的发生。孩子由一个4岁的幼儿长成了一个1714岁的小伙子。仍然不会说话,但一霎也不能安静,头点来点去,喉咙里咳咳咳的声音不断发出,重复最多的一个动作:就是抠鼻涕,吃鼻涕。尽管如此,他的妈妈还是没有死心,问我是否还会有奇迹的发生?我摇了摇头,说:就是来到学校,也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了!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也许不应该给家长这种绝望的答复。但是,也不能违心的欺骗吧!因为,我们学校自闭症孩子每年都有来的,真正发生质的变化的孩子没有!有的孩子,刚来的前几年,经过教育训练,好在看到点希望,能和人对视交流了,可一到十三岁以上,就慢慢越变越重。

我提到的这个花掉100多万的男孩,今年16岁了,目前,情况越来越不理想,开始来的那一年,还能听点话在教室里坐一会。今年,就管不住了,上了课总是往外跑,并且总是往女教师多的办公室跑,女老师怎么说也不出来。只有男老师站起来,吓唬他才肯出去。经常这样。

对于这样的孩子单靠教育的说教根本不起作用。正如杨教授那篇《特教老师仅有爱心是救不了孩子的》。我们的特教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国家教育部对特殊教育提出了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新理念,但是,落实到实践中,也是说着简单,做着难。
       
我曾多少次想,把学校这部分孩子家长集合起来,把杨教授的医术思想传播给功能性自闭症的家长们。但是,都没能成行。我采取了单个聊天交流,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还没等我说完,当即就给否定了。年长的爷爷奶奶对中医还是很相信的,听了后,觉得自己的孙子孙女有救了,马上要杨教授的联系方式,可是,第二天来送孩子时,告诉我说儿子儿媳不信。
       
正如杨教授博文里所说的:
    科学的奇迹与成就,把现代人带进了科学的迷信中,把现代医学在探索自闭症的无能-----无药可救,当作事实真相。
      
在这里,我善意的呼吁:有功能性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要摒弃那种陋习、偏见、盲崇,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尽快和杨教授联系。杨老独到精湛的医术,定会还您一个健康的孩子,圆您一个幸福的家庭!
      
只渡有缘人,杨教授在现在的医学背景下,也只能只渡有缘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