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孤独症防治与静心习惯疗法

(2014-11-07 05:26:56)
标签:

育儿

儿童孤独症

静心习惯疗法

杨仲明_新浪博客

健康

 

儿童孤独症防治与静心习惯疗法

今年1022日至24日在武汉市灵泉山举办的中法儿童孤独症防治技术交流会上,笔者应邀作了《儿童孤独症防治与静心习惯疗法》专题报告,引起法国专家高度关注,兴致勃勃地观察了静心习惯疗法临床操作。交流会上,法国专家对接受静心习惯疗法患者天赐的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静心习惯疗法就是养生疗法。

何谓养生疗法?养生疗法就是依据养生心理学的理论所创立的心理治疗的方法。与其他心理疗法不同,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中医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养生疗法就是吸取中医学与心理学的成就,把中医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所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

无论你运用什么方法,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要让患者狂乱的心能静下来。患者之所以前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是因为他心不安,狂乱得很,心理医生的职责,就是要使患者狂乱不安的心安定下来,达至静心的目的。

    养生疗法若用西方人也能接受的语言加以诠释的话,养生疗法就是静心与习惯疗法。

    “静心”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忘言” 。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庄子·列御寇》)。庄子是说,懂得自然规律容易,达到忘言境界难。悟道而忘言,能静心发慧者,活得自然,活得真实。了解规律把它用语言说出来,那是人为的表象,并非真实。远古时候的人,能够做到忘言,活得真实,没有人为的做作,活在智慧中。

    “习惯”一说引自孙思邈。孙思邈认为,养生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性养成了,对身体大有好处,没有好的习性对身体是不利的。有了好的生活习性,人的身体内外就不生百病,也就没有祸乱灾害。这是养生的大原则。

     走出儿童孤独症的误区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功能性儿童孤独症。

所谓功能性孤独症,是一种非脑器质性病变的精神障碍。也就是说,用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和手段去检测,功能性自闭症患儿的大脑正常。

时至今日,医学对儿童孤独症只能诊断,不能治疗。因为现代医学受西方哲学与科学的束缚,缺乏探索孤独症病因的语言和智慧。孤独症患儿的康复交给了社会的康复机构。

儿童孤独症无药可治,也就成了当下认识儿童孤独症的一大误区。儿童孤独症成了不治之症。

事实上,经我数十年临床研究表明,凡功能性孤独症患者,若能及时接受静心习惯疗法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可以像其他的儿童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无须像电影《海洋天堂》中的王心诚那样,临死前还得为安置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四处打听求助。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在《心理分析与禅佛》中就已明确指出:“人追随理性主义,业已达到理性主义变得完全不合理性的地步”, 自然也包括人们对待精神危机的态度:而今人们试图通过西方科学的方法解决人类精神疾病的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滥用毒品。这就是对当今整个精神病学界现状的一针见血的概括。现实中,整个精神病学界所使用的抗精神病类药物(包括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物),无论是第一代、第二代,还是第三代,均属精神剂,也就是毒品,因用来治病,故称“合法毒品”, 时至今日,整个精神病学界滥用毒品的现象有增无減。

对于儿童孤独症患者,这一类药品是忌用的。因为这类药品对患者不仅无益,其毒性会严重抑制孩子的生长发育。

但是,要改变这种落后的医疗现状很难。因为这种落后的医疗现状,是西方文化危机的一种体现。正如弗洛姆所指出的:“西方人现在处于一种精神分裂性的无能——无能于体验情感。”

现代医学的实证方法是以一元的非此即彼的哲学观为其基础的。而孤独症是整个人出了毛病,认识孤独症,需要的是整体性哲学观,而整体性哲学观在西方文化中是受排斥的,时至今日,在西方文化中仍缺乏这方面的语言、逻辑与智慧。

中医不仅是中国医学数千年智慧的积累与结晶,它的精髄就是整体的哲学观。

西医治不了孤独症,是西医受西方文化的束缚,找不到孤独症的病因。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弗洛姆为首的一批西方的一流学者就明确指出:拯救当今与未来人类精神危机的智慧在中国的古文化中。我数十年的研究,就是发掘古老中医传统的语言和智慧,解释了功能性孤独症的病因,并创立了卓有成效的静心习惯疗法。

为什么孤独症患儿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其中包括父母?是因为患儿缺乏安全感,而极度不安源自患儿的机体,也就是近乎于本能。用中医的话说,是因为心悸。眼神是人心灵的门窗,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其病在肝,肝肾同源,患儿原本先天肾阴虚,心肝之火有余,痰热蒙蔽清窍。心智发育受阻,故先天聪颖,却以弱智呈现于外。

    儿童孤独症的孩子就是因为失去了静心

    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没有语言,所以,他勿须忘言,健康的孩子心是靜的。也正因为健康的孩子静心,所以健康的孩子活得真实,活得开心。

旧的传统观念认为新生儿不能抱,抱了易形成抱癖,对大人和小孩都没什么好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有的孩子出生以后,经常抱着,也未曾形成抱癖,而是性格特别好。抱着时表情愉快,不停地咿咿呀呀,身体发育也显著地超过同龄孩子。这不仅是因为抱着的孩子看到的事物多,躺着的孩子光看天花板、房顶,缺乏神经发育必需的各种丰富的刺激。

更重要的是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最需的是安全感、抚爱和赞赏。经常抱孩子,同孩子说话、唱歌,用眼睛温柔地注视孩子,轻轻地晃动,这种感情交流,满足了孩子对安全感、抚爱和赞赏的需要,孩子是静心的。静心的孩子健康。健康孩子的眼神是安祥的,他活得真实,笑眼常开。

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没有语言,所以,他勿须忘言,按说他应该静心,活得真实,活得开心。但却有的孩子未必静心,也就是不开心,不安,焦虑,孤独、自闭。也就是说,儿童孤独症的孩子就是因为失去了静心。

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没有语言知觉,但有非语言知觉,他是通过非语言知觉来感知周围环境的。

当人类还没有语言的时候,人类是通过非语言知觉去感悟世界的,那时候的人类活得是自然的、真实的,非语言知觉的宗旨是要感悟世界的真实。2004年年尾,在印度洋发生的海啸灾难中,拥有现代科技文明的人类死了20万,生活在海啸灾难区里的大象却在海啸发生时逃离了灾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拥有现代科技文明的人类丧失了非语言知觉的能力,而大象却凭借非语言知觉,在海啸发生之际感悟到了灾难的降临。

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最需的是安全感、抚爱和赞赏。孩子通过非语言知觉感悟周围环境的真实,就是感悟这个环境是否有他需要的安全感和赞赏。

如果孩子通过非语言知觉感觉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或缺少抚爱,或没有赞赏,他都会不开心,焦虑,孤独、自闭。

有的孩子这种不开心,似乎是从娘肚子里带到这个人世间的。也就是说,孩子的非语言知觉能力在降生到这个人世间之前,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已经存在了

静心习惯疗法是把中医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

现代人所患的最大疾病,就是生活中太看重自我了!

那么,现代人能走出“自我”的深渊,用心去生活吗?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庄子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生活在无以伦比的物质生活中的现代人是可以放下自我,用心去生活的。不过,已经习惯于用脑生活的现代人,要用心去生活确实很难,在庄子看来,惟有通晓古之道术,凭借“坐忘”之法,方可达到以上目的。

庄子相信,人人皆可为尧舜,不论你是谁,也不论现在心境如何,通过端坐而忘。即通过静坐,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忘掉仁义,忘掉礼乐,忘掉聪明,忘掉万物之名,忘掉烦恼,最终你也就能达至忘掉自我,实现静心,活在真实中。

也就是说,成人可以通过修禅,坐禅,忘言,而达至静心。

那么儿童孤独症患者又怎样忘掉恐惧、孤独、不安,实现静心呢?

按说,孩子没有学会言语,他无须忘言,他的心应该是静的。但儿童孤独症患者却不能靜心。他的恐惧不是源自自我,而是源自机体五脏不调。五脏调和,阴平阳秘,心静愉悦。五脏不调,心悸不安,或痰迷心窍,犹如鬼魂附身,又如丧魂落魄,两眼失神。

导致孩子五脏不调的原因很多。有旳是与生倶来,生下来就五脏不调。有的是后天环境不适。

无论是先天五脏不调,还是后天五脏不调,也就是不论导致五脏不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若要静心,就必须用中药调和五脏,使之阴平阳秘。

治疗儿童孤独症,不是一个简单的医术问题,更需要的是在哲学上的突破。医学的哲学是一惟的,即非此即彼哲学观,而治疗儿童孤独症需要的是整体性的哲学观。简明地说,能治愈儿童孤独症者,他不仅是个医生,而且他必须是世界顶尖级的哲学家。也就是说,当今世界惟有发掘建筑在整体性哲学观基础上的中医传统智慧方可以治愈儿童孤独孤独症。也就是说,能用中医药调和儿童孤独症的中医他必须是整体性哲学家。

为什么患儿大脑检测正常,听觉和发音器官完好,却语言能力滞后呢?西医不能解释。用中医的话说,是痰火封喉 ,或中风舌僵难语。

也就是说,功能性孤独症的孩子,生性敏感,用中医的话说,先天肾阴虚,脏腑阴阳容易失调,容易相火偏旺。也就是说,这些孩子原本天才。他们外表弱智是因相火偏旺,以致心悸或痰火迷心,障碍了心智发展。

用心理学的话说,是机体和环境的压力过大,焦虑程度过高,意向性严重受损,障碍了患儿心理能力的展现。

所以,孤独症的治疗,必须从缓解患儿机体和环境的压力着手,把中医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改善患儿的意向性,发掘患儿的潜力。

静心习惯疗法要求,一个治疗孤独症的卓有成效的医生,他必须是开启患儿心灵宝库,发掘患儿潜能的向导。而开启患儿心灵宝库的钥匙是父母开心,孩儿开心。也就是说,中医治疗的宗旨是让患儿开心,心理治疗的宗旨是患儿的父母开心。

使儿童孤独症患儿静心除中医食疗外,还有爱抚疗法。

孩子降生到这个人世间,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抚爱和赏识。这三个需要有一个没满足,就可能积忧成疾,损及五脏。

通过抚爱可以使惶恐不安的儿童孤独症患者达至静心。

爱抚疗法操作如下:让孩子舒适放松躺在床上,或抱在怀里。母亲或父亲以其右手掌掌根在孩子脊梁骨两侧,顺着脊梁骨由上至下,从肩部抚摸至臀部,左右各9下;再在孩子的腰部,用右手掌指垂直脊梁骨来回抚摸9下;再反复。与之同时,母亲或父亲的左手掌指在孩子左右天宗穴位之间顺着肩部来回抚摸。

    抚摸不同于按摩,掌指平放于施治部位,贴而不实,浮而不滞,轻拂而过,循于皮表,反复连贯,滑而抚摸,着力轻柔,持续均匀。也就是说,手法需均匀缓移,不可忽快忽慢,时浮时沉。

    爱抚过程中,一边爱抚一边说,乖宝宝(或孩子的乳名),妈妈的心肝,爸爸的心肝,又可爱,又聪明,又漂亮,爸爸妈妈好爱你……

    宝宔开心、妈妈开心,爸爸开心,开开心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