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2013-01-12 02:58:58)
标签:

愉快度过每一天

健康

本文摘自博主新著《健康应从儿时抓起》

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拥有无与伦比的巨大潜能,要想培育一个健康儿童,家长要做的只是去开启孩子与生俱有的心灵宝库。但是大多数家长总是会在不知不觉间忘记自己的使命,落入陷阱,认为只有谆谆教导才是教育。身为家长,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这样的误区。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家长要开开心心,孩子也要开开心心。

为什么要活得开心?只有开心,才能静心;只有静心,才能开后孩子与生俱有的心灵宝库。换句话说,活得开心,顺乎人的本性。

木之本性为条达,大凡植物之属,其生长之势喜舒展、顺畅而不喜阻抑。虽说“木曰曲直”,但此“曲”并非抑郁,而是廻转,柔顺。木性总以上扬、外展为主要方向,曲而后直,是其过程,亦寓意直中也柔、也韧、也和,于条达舒畅中蕴含生机,于肝亦如是。“疏泄”也好,“敷和”也好,“伸”是肝气的自然之性,“曲”则是此气的理想状态是冲和、柔畅而行。因此,生理情况下,肝气应是升发、柔和、舒畅,冲和条达,既不抑郁,也不过亢。《内经博议》论之曰:“以木为德,故其体柔和而升,以象应春,以条达为性……其性疏泄而不能屈抑。”

若肝失条达之性,则成肝气郁结之证,肝气一郁,或横逆脾胃,或化热、聚痰、生湿、成瘀,诸症由生。《医碥》云:“因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对治之法,则有《肝胆源流论》之论:“所以善治郁者必善调肝,肝气一和则气枢得畅,诸郁未有不解之理。”因此,疏肝就成了肝病治疗的最常法。再进一步,从肝入手理气调血,成为不少疾病的重要治疗辅助。故《医碥》又谓:“百病皆生于郁。人若气血流通,病安从作?”

养性即谓养肝,善养肝者,活得开心。良好的健康习惯,就是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但是,望子成龙过于心切的家长,往往会不自觉地对孩子施行过分的教导,一味地灌输。开启孩子心灵宝库的钥匙是什么呢?就是要放轻松。过分地焦躁和不安,认为自己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四处培优,恨不得教自己的孩子一夜成为天才,这样的做法万万不可取。

近年来,以培养“小绅士”、“小淑女”、“小CEO”的“幼儿精英教育”在国内一些大城市中层出不穷。

这些豪气十足的“幼儿精英教育”,大多与“高价”联系在一起。动辄上万元的培训费用,再加上昂贵的教材、运动装备等,别说普通家庭,连高收入的都市白领都会觉得压力沉重。

尽管价格不菲,家长们仍旧趋之若鹜。据媒体报道,儿童高尔夫培训在江浙一带已经形成“热潮”。 家长们认为,高尔夫是一项优雅、舒缓的绅士运动,通过这种运动,可以让孩子从小培养气质、风度。其次,高尔夫运动的独立性有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应对不同环境”的能力。“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就让孩子早点接触一下这种国际化的社交方式。在孩子身上投资,我们舍得花钱。”一位家长对记者这么说。

依我看,这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是大人们自尊的需要;这不是儿童教育,而是大人们代替儿童消费。就像到酒店去消费一样,有的人就是出于一种表现和炫耀的心理,追求的是地位、自尊,或者说,是一种超人的优越感。如果我们从小花钱培养孩子的这种优越感,那可能就不是什么“幼儿精英教育”,极有可能是揠苗助长,实为“幼儿垃圾教育”,也就是从小造就未来社会的垃圾:不知付出,只知享受。

如今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卷进一场“培优”的相互攀比的较劲儿中,如果你的孩子参加了某特长的培优,我的孩子没参加,就意味着我的孩子输人一着,低人一等。有许多孩子的父母原本也觉得如此“培优”攀比,有失孩子的天性,但不让孩子参加“培优”,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从根本上说,是我们的父母不明白真正出色幼儿教育的含义。

在心灵的宝库中,我们会发现丰富的宝藏,这宝藏不仅在孩子的心里,更在妈妈的心中。正是这些宝藏本身成就了真正出色的幼儿教育。妈妈也好,孩子也好,都应该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而这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也正是健康教育的标志。妈妈应该彻底放松身心,常常爱抚自己的孩子,多多向孩子传递爱的讯息,这样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就会互相沟通,然后才能打开孩子心灵宝库的大门。

幼儿心灵宝库的开启,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心,这是任何特长培优所不能替代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妈妈有没有紧紧地抱着他,爱抚他,和他交谈说话?有没有称赞他?这是开启幼儿心灵宝库的金钥匙。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心情焦躁不安,或觉得带孩子很辛苦,认为自己的孩子一点也不可爱,或者对孩子放任不管,置之不理,又或者认为自己的孩子发育得不好而满心烦恼,所有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到伤心,关闭心灵的宝库,埋下了不健康的种子。

更可怕的是有的父母喜欢抱怨孩子。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造就了坏孩子。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育儿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无法应对的问题,那么就表明你和孩子还没有做到心心相印。请记住,只有与妈妈心灵相通的孩子才可以充分发挥出优秀的潜能。试着紧紧地抱着你的孩子,慢慢地你就会发觉自己与孩子的心灵有了沟通,不出数日你就会觉察到孩子有了飞跃性的进步。一个天真烂漫、惹人怜爱的孩子出现在你面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人从出生到年老都爱玩,但要从玩中玩出知识,玩出道理,却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尤其是做父母的,要针对孩子爱玩的特点,从玩中引导、启发孩子,挖掘出孩子潜在的能力。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是个漂亮、贤慧、不爱唠叨的女人。她从来没在父亲面前唠叨过一句,也从未在我们兄弟面前抱怨过谁。她对子女的期望都寓意在她的故事中,我们兄弟几个刚会说话,母亲每晚就给我们讲故事,无疑启迪了我们的想象力,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这对我们兄弟日后的成就无疑在心理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四岁就自比管仲,想象自己长大能成为像管仲那样的栋梁之才。上中学时,我读了庄子的《逍遥游》,又想象自己未来能像庄子,把学问做大,而成为贤人、真人和圣人。朦胧之中,使我与道家的思想从小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之母亲人格的影响,她是世上最善良而活得很真实的人,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把毕生的精力用在探索而今之人怎样才能活得真实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我只身一人独创养生心理学,而成为情绪新医学的创立者,与母亲儿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特长培优班也不是完全不能参加,但绝对不能多,幼儿更主要的是要轻松地玩。即使是参加某个特长培优班,也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天赋、发展的需要与兴趣,让孩子学的轻松愉快。否则,参加特长培优,不仅对孩子无益,反而有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