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多动症的最佳治疗--服用安欣茶

(2012-01-26 06:51:59)
标签:

育儿

养生疗法普及之时,乃民富国强之日

儿童多动症的最佳治疗--服用安欣茶

多动症又叫做运动机能亢进症,或叫做活动过度症。早在1937年,就有实验研究表明,给有行为问题和学习障碍的学校儿童服用安非他明之后,这些儿童的行为就变得“正常”多了。在停止了实验性治疗以后,这些儿童的行为就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尽管探索儿童行为障碍的研究在持续进行着,但直到1957年,才在医学杂志中出现“活动机能亢进症”这个特殊的诊断名词。

总的说来,发现活动过度症的重大历史性事件不是来源于医学,而是来源于“药物革命”。上个世纪50年代合成了一种新药,名叫利他林。据说,利他林有安非他明的许多重要作用,能“纠正”患有活动过度症的儿童的行为,但没有安非他明的副作用。事实上,利他林的使用并不像医药行业广告宣传的那样理想,利他林虽不是安非他明类药物,但是像安非他明药物一样,它也起着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的作用。利他林也不是没有副作用,临床中大家公认的,这类安非他明兴奋剂的不良副作用有:“口干、视觉模糊、便秘、恶心、呕吐、头痛、小便困难、出汗、震颤、谵妄和惊厥抽搐等。

到了70年代中期,活动过度症的诊断已相当普遍,国外报导在学龄儿童中的患病率低者约为15%,高者约为1020%。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起病年龄以58岁为多。患病率的显著差异,可能与诊断标准和检查方法不一有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一些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儿童多动症患病率约为1.315.87%

人们对这种流行病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在50年代到60年代,老师和家长试图用纪律来严格管教这些活动过度的儿童,甚至采用体罚的手段,希望这些儿童的行为能恢复“正常”。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手段与训练方法是无效的。到60年代末期,人们才普遍同意活动过度症的病因是“轻微脑功能失调”的判断,并试图用药物利他林来治疗多动症的孩子。事实上,把“轻微脑功能失调”当做过度活动症的“真实”病因,其概念仍然是含混不清的,或者说在意义上是不确定的。时至今日,虽然医生广泛地在处方中开利他林给有活动过度症状的儿童使用,但人们发现,使用利他林,不仅存在安非他明兴奋剂的副作用,而且此药若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有可能抑制儿童生长,此药也不宜用于12岁以上的患者,以防导致药物滥用。也就是说,国外至今也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多动症的方法。

儿童活动过度症的临床表现包括:

1)注意障碍。这是多动症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在与同龄的儿童相比,有显著的过分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影响而分散注意,听课或做作业不能集中注意力,频繁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有始无终。

2)活动过多。大多数从小就特别好动,在入学后需要安静的场合下,表现出显著的过度活动,小动作多,坐位扭动,不能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扰乱别人。

3)情绪不稳,任性冲动。往往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易激怒或冲动,情绪不稳定鲁莽行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后果。有的因情感一时暴怒或惹事挑斗而发生严重后果。

4)认知障碍,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大多智力正常,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而影响学习,造成学业不良。少数患者伴有认知功能缺陷,以致产生阅读、拼音、书写、计算、临摹绘图作业以及分析图形等的困难。同时可表现动作技巧方面笨拙、不协调。

有关多动症的病因,说法不一。我以为,多动症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社会的压力与生活环境的躁动。社会急骤的变化,就象发生在我们头顶的雪崩一样,使大多数人毫无准备,措手不及,陷入一种光怪陆离之境,而日益困惑不解。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对现实产生错误的解释,以及没有能力应付自己的环境。已经出现在当代生活中的精神萎靡、神经失常、丧失理智和放纵暴力等现象,加剧了人们的恐慌与不安。现在的父母很难象他们的父母那样,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们的子女,现代的家庭很难象以前的家庭那样维持稳定祥和的气氛。今天的孩子,不仅能从他们的父母身上感受到社会的压力,而且从生下来开始,就要承受家庭生活环境躁动的影响。

 

儿童多动症的最佳治疗--服用安欣茶

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能缺少父母的抚爱。从生命的第一刻起,生物需求和情感需求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婴儿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吃奶时,他在同时接受三种必要的东西:温暖、食物和人的接触。虽然不象对温暖和食物的需求那样缠绵不舍,人的接触这种需求对发育,甚至生存的重要意义并不亚于对温暖和食物的需求。伯顿·怀特对婴儿院孩子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他要求这个婴儿院的护理员和某些孩子每天额外地在一起多待20分钟,这些受到额外照顾的孩子对外界物体的注意力有明显的提高,他们比没有这种额外照顾的孩子早45天学会了抓住一个物体。现今的父母迫于社会的竞争与压力,往往忽视儿童成长对抚爱的要求,致使孩子从小就感到一种躁动不安。如果父母经常争吵,或感情破裂,或离异,就有可能使孩子的躁动与不安的感受更为强烈。

其二,父母培养了孩子的不良卫生习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天,怎样教育孩子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但现今的父母对此却知之甚少,严格地说有不少人还处于一种惊人的无知的状态。也正是因为父母的无知,当然也不排除大众传播媒介消费的误导,还有孩子的娇惯任性,但父母应承担全部的责任。也正是因为父母培养了孩子的不良习惯,才导致日后活动过度症的产生。根据我对患有多动症的儿童的临床观察,发现这些儿童大多具有以下不良卫生习惯:(1)有常年食用易拉罐等饮料的不良嗜好;(2)有乱服保健食品的倾向,这也许是他们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健康,结果是揠苗助长,事与愿违;(3)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更有趣的是大都有喜欢吃辛辣味重的牛肉;(4)没有午睡的习惯,即使是在幼儿园,这些孩子中午也是不睡觉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睡不着;(5)稍不遂意,就会不顾场合的大哭大闹。

其三,患者机体脏腑阴阳失调。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似乎长不大,年过十一、二岁,哭闹起来仍象个不懂事的幼童,但有时候又很懂事,象个小大人。事实上,这些孩子内心是明白的,也知道自己行为的问题所在,就是不能自控。因为这些孩子的症状不是由理性产生的,因此,试图通过严加管教的方法,强迫有多动症的儿童行为自控,是不明智的,往往适得其反。儿童的运动机能亢进,或活动过度,也不是因为患者机体内部能量过盛,相反,根据我多年临床研究发现,多动症属于虚症。具体说,是由于患者机体脏腑阴阳不平衡,才导致患者的“轻微脑功能失调”,才致使儿童出现活动过度的症状。从遗传的角度来看,易患多动症的孩子,先天肾阴虚,大多患者,年过十岁还会不时尿床,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先天肾阴虚的孩子,机体比较敏感,脏腑阴阳容易失调。一旦儿童的机体脏腑功能处于阴虚阳亢的状况,就有可能出现五心烦热、焦躁不安。注意力分散、运动机能亢进等症状。因此,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当以凉肝滋阴,解毒息风,使之达到阴阳和平,多动症症状则均可消失。养生茶之所以在治疗儿童多动症方面有奇效,其中的原理就在这里。

有—位患者,先前在某省会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求诊于一位专治儿童多动症的老教授,吃其大方子的汤药长达一年,却未能克服内在的躁动,症状依旧,依然上课时常被老师赶出教室。而后来我处求诊,改服安欣茶,连服15剂后,躁动消失,行为正常。其父为巩固疗效,又让儿子继续服用了一个疗程。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表明,一般患者只需服用一个疗程,而且预后良好。1995年春天,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听我讲了儿童多动症以后,联想到自己妹妹,多年来因注意力分散,造成学业不良,而且,15岁的女孩子还常有尿床的现象。随后,这学生便给妹妹买了10包安欣茶寄回家。这年秋天,这位学生告诉我,她妹妹服用安欣茶后,注意力集中了,智力有明显改善,也不再尿床了。

与利他林相比,服用安欣茶不仅预后情况好,而且没有副作用。服用安茶治疗儿童多动症,与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有着本质的不同。西医偏重于化学,传统的药物治疗是通过药物的生化作用,兴奋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抑制患者的症状,“纠正”患者的行为。与中枢兴奋剂相比,安茶则更像是一种物理治疗,它是通过调和患者机体脏腑的阴阳,消除患者内在的躁动,达到增进患者注意力的目的。一些服用过安欣茶的儿童患者都曾谈到过相同的感受:服后感觉心里安静了许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