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愈的条件

(2010-12-20 05:40:01)
标签:

治愈的条件

健康

这里是当今世界心理学泰斗的博客,欢迎您的光临。好友已满,请加关注。问健康,上新浪。本博客将为您及家人的健康提供最权威的咨询。

联系方法:电子邮箱:1679265296@qq.com

联系电话:13207146895027——87541095

治愈的条件

少数长期大剂量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的患者还是可以治愈的。我在案例选编中介绍的典型病例,其中就有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近20年的患者。我说少数,是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多年的患者接受后期预防治疗,要做到卓有成效是有条件的,其中主要的有三个:

第一,是信念。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多年且疾病症状得到抑制的患者接受后期预防治疗,患者及其亲属的信念,即患者及其亲属对养生疗法的信赖的程度,是后期预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患者在服用中药,调理机体脏腑阴阳,逐渐减少西药服用量的过程中,有一个由药物抑制来控制情绪向逐渐恢复自主性而由患者自身的意志来调节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情绪波动,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果你缺乏信念,情绪波动会使你对后期预防治疗的态度就会发生转化,由信赖变为怀疑,态度的恶化极有可能带来情绪恶化,由正常变为不正常,由此而中止后期预防治疗。也就是说,在后期预防治疗中,患者及其亲属的信念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安徽有一患者,200710月初次来汉求诊于我时,已服抗精神病类药物6年,当时的剂量是每天晚上服一次:启维、氯氮平各3片。6年来,前后住院治疗了4次。来汉初诊时的症状:自闭在家,整天反复思考某个问题,不能自控。有时眼睛、嘴巴感觉不太舒服,眼睛干涩,不停地眨眼,嘴巴吃饭时有点不舒服,只能吃软食。一年前,曾有一段时间嘴巴讲不出话,吃饭不能嚼。

患者姓陈,叫陈纪纲,上高二时犯病,来汉初诊时已经24岁。陈纪纲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其父后下海从商,现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其母是中学老师。20079月,陈纪纲的母亲在书城买了一本刚出版发行的《精神病可以治愈》,陈纪纲的父母看后,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对书中所说都坚信不移,都相信我一定能治好他们的儿子。

陈纪纲回皖后,按我开的方子吃药,开始效果不错,按方服了9剂,不再感觉眼睛、嘴巴不舒服,第十天,其父为他炒了一碗他以前最喜欢吃的青椒炒肉丝,他一个人吃了一大半,全家人兴奋不已。谁知当戒除最后一片西药的时候,第五天又睡不着觉了,人也糊涂了,再次住进了精神病院。

陈纪纲再次出院后,情况比任何时候都糟,由于服用的西药品种多,剂量大,两眼呆滞,糊涂得很,也不知是不能说话,还是不愿说话,成天一声不啃。可贵的是,陈纪纲的父母仍坚信天底下只有我能救他们的儿子,出院后又开始服用我的中药。有了前一次的教训,这一次在减西药时就要慎重得多。陈纪纲再服中药三个月,西药减到每天晚上只服一片氯氮平时,不再减西药,继而以中药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克服患者的自闭症结。待患者能走出家门,能与他人正常交往时,陈纪纲的父亲就叫他到公司上班。

20091月,陈纪纲到公司上班。4月,陈纪纲的父亲把他送到某大学计算机培训班学习,7月结业回到公司上班,大家反应不错。11月,陈纪纲结交一女朋友后,再服用中药,戒除最后一片氯氮平。20103月,陈纪纲结婚。

回顾以往,若没有陈纪纲父母对养生疗法的坚定信念,也就没有陈纪纲今日的健康与幸福。

第二,是经济条件。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多年的患者,由于反复发作,反复住院治疗,多年吃药,已耗尽了家里的积蓄,甚至举家借债。待看了我写的《精神病可以治愈》,看到精神病能治愈的希望时,已没有了治愈的经济条件。而这类患者接受后期预防治疗,完全康复需要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不是一二个疗程可以解决问题的,一般来说,大致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相应的费用是否能够承受?经济条件如何,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十分重要。

第三,是患者的亲属要有智慧,而不要太精明,太过于会算计。这话怎么说呢?因为精神疾病的治愈过程,是发掘患者自身的潜力,启迪患者的智慧,这需要一个有利于患者静心发慧的环境。而这个环境的创立,患者亲属的智慧是个关键。患者李岩在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近20年后,奇迹般地被治愈,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有一个无与伦比富于智慧的父亲。为什么又不能太精明,太过于会算计呢?因为太会算计的人很难信任别人。而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是后期预防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摘自杨仲明教授《再谈精神病可以治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