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爱情
(2010-11-22 10:26:13)
标签:
什么是爱情杂谈 |
人们总是用最优美的词句来描述爱情。其实,什么是爱情,没人能说得清楚。卫道士们总是在向人们兜售所谓的正确的爱情观,其实,这些卫道士压根儿就不懂得什么是真爱。
什么是爱情
人们总是用最优美的词句来描述爱情。其实,什么是爱情,没人能说得清楚。
1990年,我第一次应北京医学会的邀请,进京举办心理门诊时,有一名年轻的患者,身高一米八,不仅身体健壮,而且长相英俊,但是,一到夏天,几个月不敢上街。我问他:“为什么不敢上街?你究竟怕什么呀?”他说:“害怕老太婆。”我又问:“你一个年轻的帅哥,为什么害怕老太婆呢?”从人的意识层面,我们无法理解。对于病人的这种执着,这种见老太婆就武断地冲动、恐惧、逃避的症侯,依据弗洛伊德解释,是受潜意识的驱使。那么,这潜意识里面究竟包含的是些什么东西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战战兢兢地告诉我,他之所以害怕老太婆,就是因为见着老太婆有一种控制不住的冲动,是一种性冲动,有一种“触电”的感觉,爱上人家老太婆了,而且是见着老太婆就爱,见谁爱谁,你说这种爱情多可怕!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爱情之中呢?我们从人的意识层面解释不了,弗洛伊德把它归为潜意识。
的确,并不是弗洛伊德第一个发现了潜意识现象,但弗洛伊德却第一个以这种发现象为中心建立了心理学体系。他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潜意识现象,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首先,弗洛伊德考察了思维与存在的不一致性。他直言不讳地告诉人们:我们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一个自欺欺人的世界里。比如,口吃患者,也就是俗话说的结巴子。你若问结巴子为什么说话结巴?他会告诉你,原本他不结巴,后来学结巴子说话,结果结巴了。这是地地道道自欺欺人的解释。事实上,是因为结巴子性成熟较早,而且天生是个多情的种子,当他感到性冲动的压力时,为了掩饰它,想把话说得更清晰些、更流利些,结果结巴了。
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往往是分裂的,不统一的。比如说, 男女间的爱是什么?如果我们用图来表示:刚开始如男女两个圆圈各自分离,则表示双方完全没有关系,处于“隔
壁班的那个女生,她们家究竟是干什么的?” 其2所示,如果两个圆圈相切的话,则意味着“人在世上的一切事情都有一定的因缘”,比如,一天,隔壁班的那个女生突然坐到你的身旁的课桌上,你心中必然一喜:“嗨,缘分!” 其3两圆相交,表示已经处于“非关心对方不可,对她感到好奇与兴趣。”双方通过一定接触,比如同在心理学协会,有了一定的接触,都对对方有一点触电的感觉。其4,两个圆圈叠在一起,看起来像一个圆圈那样,紧密的吻合着──这是男女间爱的顶点,而且是最理想的状态。在此顶点,两人才有真正具有“同心同体”的感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把这种心理状态,描写为“伴侣中的骨头,肌肉中的肌肉。如果,伴侣死了,等于失去意识主体感觉。”伴侣做了坏事,感到如同自己在丢脸,当伴侣受到侮辱时,等于自己受到轻视怠慢一般会愤怒生气。
但是,事实上,事情可不是这么简单。本想要“同心同体”,结果倒反变成“同床异梦”。法国有一个小故事,夫妻同睡一床,半夜,太太在睡梦中说:“哎呀!不好了,我丈夫回来了,你可不得了啦!”于是睡在旁边的丈夫猛然从床上跳起来说:“什么,你丈夫回来了?我得赶快走才行!”慌慌张张地准备逃跑。
这也正如潜意识概念所揭示的,我们认为我们的行为,是以爱、献身感、责任心等为动机的,而不知道与此相反,却是受着贪欲、自我虐待、依赖性等潜意识的驱使。而今有一首很时髦的流行歌曲,也谈到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爱情?爱情犹如“老鼠爱大米”。“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如今,年轻人结婚,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武汉,或是在广州,新郎都要对着新娘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你想过其中的含义没有?老鼠爱大米就是偷吃,也就是我爱你,就像老鼠偷吃大米。我们总以为我们追求的爱情是纯洁的、高尚的,其实我们所理解的爱情就是要有做小偷的那种感觉。有诗为证。唐代爱情诗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两个相爱的男女分别时,一定是难舍难分;但为什么相见那么难?因为是爱着别人的妻子,偷情自然是很难的。东风无力百花残,描绘了偷情的万般无奈,人们却在这种万般无奈的情景之中喷发出炽热的爱情。王母娘娘在牛郎织女之间划了一道天河,只有到了每年七月初七,仙鹊搭桥才能相会。
卫道士们总是在向人们兜售所谓的正确的爱情观,其实,这些卫道士压根儿就不懂得什么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