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养生

(2010-11-07 05:30:49)
标签:

什么是养生

杂谈

而今之中国,用得最混乱的一个概念就是养生。有人读了一本《黄帝内经》,从未临过床,就标榜自己是“史上最智慧的健康养生专家”。殊不知作为中医养生专家是要有深厚的“悬壶济世”的阅历的。

古今中外有关解读庄子的书不少,但真正能读懂了庄子的人却凤毛麟角。只有当你能使数以万计的精神病患者走出困境恢复健康以后,你才有资格说你读懂了庄子,通晓了养生。

什么是养生

而今之中国,用得最混乱的一个概念就是养生。其混乱之程度,我不想多说。有人读了一本《黄帝内经》,从未临过床,就标榜自己是“史上最智慧的健康养生专家”。殊不知作为中医养生专家是要有深厚的“悬壶济世”的阅历的。

严格说来,中医学是一门临床的学问,所以中国自古就是“悬壶带徒”。我在《精神病可以治愈》一书结束语“几点忠告”中写道:“我说中医能治精神病,决不是说那些懂中医的医生开方能治精神病的。懂中医未必通晓中医。恕我直言,现今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博士生,他未必通晓中医。因为他们没有经过非语言知觉的训练,缺乏非语言知觉的能力,即缺乏通晓中医所必需具备的‘悟’性。中国自古‘悬壶带徒’,师傅和徒弟长年生活在一起,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悟’性。中医讲究的就是‘心悟’。”

古今中外有关解读庄子的书不少,但真正能读懂了庄子的人却凤毛麟角。只有当你能使数以万计的精神病患者走出困境恢复健康以后,你才有资格说你读懂了庄子,通晓了养生。

何谓养生?养生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和思维习惯。《千金方》说:生活习惯养成了,对身体大有好处,没有好的习性对身体是不利的。有了好的生活习性,人的身体内外就不生百病,也就没有祸乱灾害,这是养生的大原则。所以说,养生也就是养性。养性的含义就是在病没有发作之前进行预防、治疗。所以养性的人,不只要吃药或食疗,而且还要有多方面的品行。具有各方面的品行,即使不吃药,也完全能长寿;德行不具备,即使饮食玉液金丹,也不能长寿。

孙思邈的养性之说,充分发挥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精神。《黄帝内经·素问》开篇“上古天真论”就谈到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长寿的关系。说是上古之人之所度百岁而去,皆因“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而今之人半百而衰也,皆因“以酒为浆,以妾为常”,“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进而,文章强调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不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静神以摄生防病”,而且还能“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每个人都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生活在人生最高的境界里,这是很不容易的。与一时成功的老板不同,商海中的“长青树”者就深知静神养生,达到“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的道理。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的成果,也证明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据美国最新统计,现代疾病的成因70%是由于方式的错误,如营养过剩、运动过少、起居无度、心绪不宁、缺乏自制等。

现代人养生,除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包括训练正确的工作习惯、思维习惯及良好的沟通习惯。而今之人,不会工作,也不会生活,作为老板亦是如此。老板养生,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经营策略,否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是一句空话。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以奸诈之心待人,不以赌性入市,像比尔·盖茨、巴菲特那样使自己成为市场交易行为的主人,惟有如此,才能够为养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养生也并非是要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你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实施。这里我向你介绍一位企业家的养生经验。

这位老板原来也同大多数人一样,早晨睡到快上班才起床,然后一边读着报纸,一边喝牛奶吃早点,慌慌张张地到公司上班,每天如此。但是,有一天他下定决心实施养生。

他决定早饭前,在自己的庭院里走一走。他发现每天不管下雨还是日晒,不管春天还是秋天,自己的庭院都在不断的变化。这个发现,使他精神焕然一新,拿着小树枝剪,剪剪各处的枯枝,或者拨拨杂草,成了他的乐趣。而且还积极计划这个双休日要干点什么。

他每天早晨,花费在庭院的时间仅仅是10分钟左右,可是他就在这期间充分体验到了自然的神秘和乐趣,精神为之一新,能以崭新的面貌从事工件。他说,从那以后,在公司的工作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可是,并不是说养生一定要有庭园。也可以对小鸟或金鱼感兴趣,仅用10来分钟时间照料照料它们,也可以从伸到外面窗台上的庭园盆景上得到一些安慰。还可以读一点古典著作,在一天开始之际,接触一下伟大的思想。花费在这些方面的一点点时间,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一天效率。

其实,只要有心,养生也绝非是难事,有一位公司的管理人员,在过去的20年中,一天都没有间断做早操,大约用20分钟的时间,做广播体操和太极,然后冲淋浴再喝杯茶。心情舒畅地品尝着茶,欣赏茶具。这样,情绪稳定,精神焕然一新,忘掉了公司工作上的麻烦,沉浸在惬意的境地。这些正是到公司后,促使埋头工作的有利因素。

面对压力过大危害的企业家,一定要学会压力调适。我之所以用“压力调适”,而不用更常见的“压力管理”,这不仅是语义上的差别。问题的关键在于你不仅要从压力中幸存下来,而且要从压力中成长起来。“压力管理”意味着“还得再做一件事情”。好像你要做的事情还不够多。而压力调适是你生活组成的一部份。它不是工作,不需要完成的另外一件事情。它是一门艺术,它把你生活中压力的原材料加工变成你可以生活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手艺提高了。它不需要从你的时间表中挤出时间。相反它却能为你的生命延长时间。人们常常看到压力管理需要做特定的练习来减轻压力。但压力调适真正地启发你的智慧。它没有机械般的呆板和生搬硬套。它越来越意识到你的情况,甚至更可能意识到你对这些情况的反应。

事实上,生活不总是一片平静的海洋。生活把你抛向大风大浪,而这些你都无法选择。然而,你确实又可以选择怎样来驾驭这些风浪。你是否选择优雅地冲浪,抓住出现的时机呢?还是选择让这些风浪把你打翻,让你感到无法呼吸,并且时刻都面临着沉沦下去的危机。压力调适一方面比较灵活,会随着压力的改变而改变,而在另一方面,它又坚持使用某些核心技艺和习惯。压力调适意味着,你集中精力培育一个花园,年复一年,花园会越来越美。而压力管理意味,一个复杂问题尚未解决,你又惹来另一个。

从本质上说,压力调适就是要发掘你的潜力与智慧。以避免压力过大对你造成的伤害,使你活得更真实、更愉快。禅家以为,我们生而具有如此的潜力,以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当然不是特殊领域的艺术家,诸如画家、雕刻家、诗人等等,而是生活的艺术家。生活艺术家这个行业,听起来可能新奇而相当奇怪,但是,事实上我们却不知道自己生来就具有生活艺术家的潜力。我们大部分人都失去成为这样的艺术家,其结果,是我们把生活搞得一团糟,一刻也静不下心来,疑惑重重。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已生来就具有的这种潜力呢?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庄子就提出端坐而忘。也就是通过静坐,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忘掉聪明,忘掉生死,忘掉万物,忘掉烦恼,最终你也能像真人、圣人一样,达至忘我,实现静心,活在智慧中。也就是通过静心养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实现压力调适。

压力过大虽是当今人类所遇到的生存危机,但解决这危机的智慧,就是通过养生而达到静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