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人喜欢的孩子情商高
(2010-04-11 07:10:17)
标签:
讨人喜欢的孩子养生疗法育儿 |
讨人喜欢的孩子情商高
幼儿健康教育的重心是情商教育,情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做到讨人喜欢,有教养。民间有句骂人的话:“这孩子有娘养,没娘教。”也就是没教养,讨人嫌,不讨人喜欢。
情商(EQ)这个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两位心理学教授提出来的。但是,直到1995年,此概念才由哈佛大学的丹尼尔·戈尔曼教授的畅销书《情商》引荐给大众,使之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戈尔曼还因此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
人们对情商概念的狂热,是因为它涉及育养和教育孩子,而且它的重要性扩展到工作场所,直至所有人际关系和人类行为。研究显示,类似的情商技巧不但有助于孩子作为热诚的学生受老师喜爱、在球场上受朋友喜欢,而且有助于孩子20年后的工作或婚姻。
在对美国公司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成人后的行为与他们孩提时代并无很大差别,现在的工作场合的社交是儿时玩耍场地上的你争我夺的“翻版”。 比如,阿兰·法恩翰姆在《财富》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曾介绍过对贝尔实验室的一次研究。该研究试图发现,有些科学家的智力和学术水平虽然和成果卓著的同事一样,但他们为什么业绩平平。研究者对所有科学家的E-mail模式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 情感和社会技能低下的同事会受到其他同事的嫌弃和排斥, 就像在操场上, 讨厌鬼或好炫耀的孩子, 总是没人和他们玩. 所不同的只是, 在贝尔实验室里, 操场变成了“电脑聊天室”, 科学家们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不仅可以聊聊天,还可以交换重要的专业资讯,甚至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时寻求指点。这项研究的结论是:有些人工作成绩平庸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孤立,而社交孤立则主要是由于低情商造成的。
尽管心理学家们对情商概念的阐述众说纷纭,但我以为情商高低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讨人喜欢。
而今的年轻人张扬个性,但有的由于无知,把张扬个性与讨人喜欢对立起来,甚至认为“我就是我,我为什么要按别人的意愿去做,去讨别人的喜欢呢?” 结果为追求有个性,刻意做作,无论穿着打扮、或言行举止,都令人生厌,一看就是没教养,他自己却还自命不凡。
讨人喜欢不是要你刻意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而是一个人情商高的自发的表现。按照戈尔曼的观念,情商大致可以概栝为五个方面的内容:①情绪控制力;②自我认识力,即对自己的感知力;③自我激励能力;④认知他人的能力;⑤人际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情商主要指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控制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决定人生未来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也就是说,一个人个性好,则他的肚量大,能包容天下人;一个人情商高,则他了解自己与他人的需要,并由此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以讨人喜欢。
讨人喜欢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一个情商高,讨人喜欢的人,则他的肚量大,能容天下人,自然个性也就好。
讨人喜欢的孩子情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