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疗法普及之时,乃中华民族民富国强之日
中医的七情
中医的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表现。七情之中,有六种属恶性刺激,惟独喜属良性刺激。在通常情况下,喜悦、欢乐的情绪,在保持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喜为心之志,而心在声为笑,笑是喜形于外的表现,适当的笑不仅能消除紧张情绪,还能调和气血,振奋精神,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但是,如果喜乐无极,超越常度,则心气将会由徐缓而变为涣散,使心气耗散而伤神,因而出现心虚不眠、惊悸、烦躁、肾气乘虚上犯,形成恐惧不安。即所谓“过喜伤心”。
怒是发脾气的表现。肝主怒,肝气旺盛的人,一旦遇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往往气愤不平,怒则气上,怒气暴发。肝藏血,因发怒而损伤肝血,致阴血亏损不能濡肝而肝失所养,则肝愈旺,更易动怒,而肝血愈发受到损伤,进而可能导致他脏功能失常,故表现的证情较重。如《东医宝鉴·内景篇·怒》说:“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过怒伤肝,木克脾土,脾伤后天化源不足,无以奉养他脏,各脏受伤而诸症丛生,故因怒而引起的病症大都比较严重。
忧是情绪低落的表现。也就是现在所说抑郁。抑郁是情绪沉郁的状态,如果长期闷闷不舒,气机活动就会受到影响,肺主气,气机闭塞,就会出现胸满心悸,气不畅出正所谓“忧伤肺”。
思就是反复思考的意思。思考问题全靠精神的支持。因此,如果思考过度,精神活动就要受到一定的影响。心藏神,久思则神会受到损耗。脾为心之子,思则气结,母气不行,病及其子,所谓“思伤脾”就是这个意思。
悲是精神抑郁、内心痛楚的表现。如遭遇不幸、生活困苦、疾病缠身、工作条件恶劣等都是悲愁的根源。悲伤过度会损伤内脏。反之,如果内脏活动发生障碍久久不愈,又可产生悲伤。因此,过悲和久悲都可伤肺。
恐是惧怕的意思,是精神极度紧张所引起的胆怯表现如突然的事故、惊险的遭遇、生活的剧变等等,都足引起恐惧的原因。形成恐惧的因素虽多,但是能够影响机体的还是肾气先虚。恐则气下,精血不足,因而志怯神伤而惊恐乘之。所谓“肾藏志”、“心藏神”,心肾不足则志怯神懦而善恐。“恐则伤肾”。
惊与恐相类似,是猝然遇到异常变故而引起精神突然紧张的表现。如陡临危难、突遇险恶、目睹异物、耳闻巨响等,都可产生惊骇之感。惊的致病,虽然由于意外事变而致心神气乱,但是还必须有心气先虚在内的因素。若不是心气内虚在先,虽猝然遇险境、危难,也能临之而不惊,也不至于产生惊骇或惊病。
情绪致病,根据刺激强度的不同,可分为暴发的精神刺激和渐近的精神刺激两类。
暴发的精神刺激,如突如其来的惊恐,意料之外的巨大打击或重大收获,难以忍受的伤痛,巨大的事变或灾难等:这些强烈的突发的刺激,使人气血逆乱、阴阳乖戾,从而导致一些暴病、急病的发生.甚至夭亡。如《素问·阴阳大论》指出:“暴怒伤阴,暴喜伤阳。”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暴怒导致心阳暴脱而猝死,肝阳化风而卒中,以及暴盲、暴聋、呕血、发狂等情况,
渐进的精神刺激,往往是因为某些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未获得解决或实现而引起,如精神紧张、思想冲突、思念忧虑、家庭不和等。实际上属于心境变化,同样能伤人精气,致人疾病,《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神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一般说来,渐进的精神刺激所致的病症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治疗也颇棘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