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康复了的精神病患者的自述

(2009-12-15 07:07:44)
标签:

养生疗法

精神病

健康

拯救当今人类精神危机的东西在中国古文化中

管仲曰:“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我坚信,养生疗法普及之时,乃中华民族民富国强之日。

一个康复了的精神病患者的自述

这是一位经我治愈长达十多年的患者亲笔写下的自述:   

19895月,连续一个星期的彻夜不眠,惊慌,怕见人,易激惹,好发怒,并伴有头痛、尿频等症状。就在我的精神备受折磨,无法自控,应付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父亲把我送进了离家很近的市第二人民医院,一位年轻的医生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他姓董,是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或许因为是同龄人的缘故,他的热情感染了我,使我狂躁不安的情绪得到一些安慰。住院第二天,父亲非常关心地对我说:“我们还是转到大一些的专科医院去吧,那里的环境条件肯定会好些。”通过熟人介绍,我们很快来到了某市精神病医院,找到了一位姓罗的老专家、老教授。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在这位罗医生的家里,我们面对面地进行了一番交谈之后,他对陪在我身边的父亲说:“脱离现实。刚刚在此之前就有一位情况和他相似的病人住了半年还觉不行。”当时,我捂着脸哭了,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多么不容易找到自己认为是比较信赖的理想的倾诉对象,倾刻间就给我下了这样一个结论。我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紧接着,我就被送进了住院部病房。随及,在坐在门口的一位表情冷淡的年轻的医护人员的叫嚷声中,我换上了住院病人的统一着装,被当作“疯子”一样与里面关着的所有病人一起,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精神病患者。

半年的精神病院的生活不堪回首。出院后,我的病情并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相反的,倒增加了一些消极自卑的情绪。在此后的几年里,父母为我操碎了心,到处求医问药,相继去过不少地方和多家医院,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1993年,就在我走投无路,求医无门,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的改变了我的一生。那是一个极其平常的下午,像往常一样,我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游荡,突然在一家书店里,我无意中看到了杨仲明教授写的《指点迷津》一书,翻开书的第一页是《前言》部分,我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是一本对我来说多么难得的书,因为在此之前我对人世间的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都不相信。就说买书吧,总觉得要么是作者为了赚钱,要么就认为是胡编乱造。

        我如获至宝的将这本《指点迷津》买回家后不久,就根据书上的地址,给杨教授写了一封信。半个月之内,杨教授就给我回了信。当时我的心里真不知道有多高兴,因为我感到自己有救了,知道自己这次是真正的遇到了救星了。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初,在我父亲的陪护下,我来到了武汉,找到了杨教授所在的心理治疗中心。

        在心理治疗研究中心住院期间,经过短短的一个多的后期预防治疗,即把中医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我的病情出现了明显的好转,我非常真切的感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大脑一天比一天轻松,最为明显的是感觉就是眼睛看书的时候,明显的一天比一天清晰。这种真切的感受使我抑制不住内心一阵阵的狂喜,无比的兴奋,这说明我的整个人开始清醒过来了,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自己真真切切的就要好起来了,奇迹真的要在自己身上出现了;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治疗,我的病彻底痊愈了。

        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我再也没有服用过任何的药物,从来都没有过复发的情况,且身体一天比一天康复,完完全全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在战胜疾病,摆脱困境,走向健康,完完全全过上正常生活的十多年里,我始终无法忘记和从心底里万分感激在这个世上我所最为崇敬的杨仲明恩师,他不仅挽救了我,重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而且还给了我战胜一切困难,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最使我难以忘记的是在心理治疗研究中心住院的两个月的时间里,杨教授在我们这些病人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呕心沥血,他又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厌其烦地与我们进行着心灵的沟通,还亲自为我们配好每天的中药送到我们各自的病房。特别是这种精神方面的疾病,容易遭受到世俗的偏见和歧视,最为难能可贵的和最使我感动的是杨教授不仅学识渊博,医术精深,对待我们每一个病人也是非常尊重的,从来没有把我们当“疯子”看,而是始终把我们当正常人一样进行着理解和沟通。

        我非常幸运在自己的人生中有缘与杨教授相识。一直以来,我有一个心愿始终埋藏在心底,就是将自己过去的那段经历告诉给现在还在痛苦中挣扎的精神疾病患者,以我这个活生生的事实为例,给他们以希望和战胜疾病摆脱困境的信心和决心。因为我有过如此的经历,我深知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生存与竞争的压力加大,人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业,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而作为一个还处在困境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只能作为一名旁观者,内心的痛苦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俗话说:“同病相怜”,“久病成良医”。在我战胜疾病,摆脱困境,走向健康的过程中,我读到了很多杨教授关于心理方面的专著,特别是《养生与心理疗法》作为其创立养生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代表作,更是让我受益非浅,我忠心地希望暂时还处在困境中的人们能够读到这本书,像我一样,得到杨教授的帮助,尽快战胜疾病,摆脱困境,早日恢复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