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人与古之道术

(2009-12-02 06:53:10)
标签:

现代人

庄子

管仲

古之道术

健康

管仲曰:“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我坚信,养生疗法普及之时,乃中华民族民富国强之日。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一流学者就指出:拯救当今人类精神危机的东西在中国古文化中。

现代人与古之道术

现代人能懂古之道术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远古时的人,生活在那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无须特别的训练,就懂古之道术。

对于现代人而言,知识是丰富的,但生活的智慧是贫乏的。因此,许多人拥有广博的知识,能做事,能赚钱,但不快乐。诚如西哲苏格拉底所说:“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因为只有智慧才能保证自己活得有创意,能带来光明的人生。

那么,相对远古时的人,为什么现代人的生活智慧是贫乏的呢?我以为,这是因为远古时的人把生活本身当作目的,而现代人为了追求物欲而把生活变成手段。人只有在生活的时空之中,当下接纳自己,把生活本身当作目的,不要为了追求物欲而把生活变成手段。这样才会发现生话的妙悦,才能看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圆满。你的喜悦,必须用你自己的心去体现,而不是用别人的赞誉来编织。掌声的背后,往往就站立着一个寂寞孤独的自己。

把生活当作目的的人是用心去生活的,为了追求物欲而把生活变成手段的人是用大脑去生活的。生活在科技突飞猛进、生存竞争激烈的现代人,为了战胜他人,满足他追求卓越的需要,他必须用他的大脑去生活,而且他还必须在生活中充分地发挥他大脑,一刻也不能懈怠,用通俗的语言说,他必须绞尽脑汁,他才能在竞争中胜人一筹。而热衷于大脑生活的人被物欲蒙蔽了心窍,发现不了生活的妙悦,自然也就与智慧无缘。只有当现代人放下一切虚荣,放下跟别人互相攀比的念头,放下不合理的抱负水准时,他才有可能停止大脑的思考,活在如如实实的生活之中,那就是自然而真实的生活,而自然真实的生活是从静心出发的。也就是说,自然真实的生话是用你整个的人,而不仅仅是用你的大脑,而是你整个的人,用你的五脏六腑、你的躯体、你的四肢,自然也包括你的大脑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你才能发现生活的妙悦,活在智慧中。

现代人要过自然真实的生活,要有一颗富于智慧的心,用禅家的话说,他必须学会“真空妙有”。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必须懂得把心里头的一切障碍、烦恼、不合理的欲望等等加以清除,这个功夫就是“真空”。然后依据真正自己的本质,自在地生话,好好地实现,那就是“妙有”。

禅家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长空就是放下一切虚荣、成见、偏见和贪婪,甚至要放下知识,放下过去经验所带来的刻板观念。当你放下这些障碍时,你就能自由的创造。生活的本质是,自己必须把手中握着的“尘土”放开,然后才可能张开你的双手,握取生命的“明珠”。当你放下手中紧握的一切,才有可能去工作,实现生命所赋予的潜能,这样才可能活得好。当我们肯把自己的收获拿来跟别人分享,奉献给社会时,我们才能体验到生活的实现。这就是“真空妙有”的真谛。这也就是远古时的人所懂得的道术。

宋朝的善能禅师说:“不可以一朝风月,昧却万古长空;不可以万古长空,不明一朝风月。”善能的意思是说,你不能把生命看成永恒,它只是一朝风月而已。因此你用不着执着在一朝风月中的荣华、成就和美誉。生命毕竟也不是空的,如果你把生命看成消极的空相,那么你就看不出一朝风月的美好和意义了。注意!一朝风月正是现在有苦有乐,逆顺无常的自己。

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有顺有逆,在这一朝风月之中,免不了要跌倒的。人不可能免于跌倒,但必须学习如何跌倒;人免不了有失败和灾难,但必须懂得接纳它。当我们把抱怨、委屈、愤懑放下时,我们即刻又勇敢高兴地站了起来,这就是真空妙有。就在这一刹那,我们会得到一个新的体悟,心灵得到自由与成长,那就是古之道术。

空几乎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这怎么说呢?有一天我的学生突然问我说:“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单是抑郁症这样的情绪病,就会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为什么现代人容易自杀?”我回答说:“因为现代人不懂得空,凡事都放不下。何谓郁?郁者滞也。有的人之所以易患抑郁症,就是别人说他的坏话,对他的不好,或是他自己失去了什么,或是他运气不好,他都记住了,忘不掉,空不了。心滞必郁。抑郁症患者之所以自杀,就是因为他心里装的东西太多,空不了,以致心理生活空间萎缩。心理生活空间严重萎缩,其结果不疯必死。”

人类生活是需要空间的。空间是祸福的关键,有空间便能生存,就有福气。没有空间就有灾难,就要灭亡。

远古时的人,生活在一个人少兽多的环境里,有充足的空间,自然就有福气,活得快话。相比之下,现代人生活在一个人口密集而忙碌异常的社会,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生活的空间狭隘。因此,我们急需要另一个空间,好调整我们的生活。这个空间就是心理生活空间,是孕育智慧的空间。

夫妻吵架就是因为缺乏空间所致。有一对夫妻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他们告诉我说,许多事他们彼此一看就不顺眼,再看就要指责对方几句。比如说,先生挤牙膏总是从中间压挤下去,造成一条牙膏双头翘的形状,太太看了就批评他一番,接着就大吵起来。这种现象就是缺乏心理生活空间;因为他们的心里头被成见占满了,变得忧闷,心灵智慧都要窒息了,所以要吵嘴。太太的成见是牙膏不能从中间压挤,先生的成见是太太总是找碴儿。只要把这些成见放下来之后,彼此的人际关系就会好起来。

彼此交往缺乏空间就会起冲突,闹纠纷。与远古时的人相比,现代人喜欢吵架,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不休。为什么呢?

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一般说来无非是利益层面上的“利之争”和人际层面上的“气之争”。 利是什么?利当然不仅仅是指钱财,它还包括所有对人有实际价值的东西。至于气,它似乎不像利那么具体,那么明确,但我们可以说,所谓“争气”,无非是要在人与人之间争一个“谁高谁低”、“谁行,谁不行”。

人们的确有不为“争利”,只为“争气”的时候,但是很少有或者说几乎没有只“争利” 而不“争气”的时候。因为不管你争什么,只要争,就会有一个“谁输谁赢”的问题,而这个“谁输谁赢”的问题,其实也就是“谁高谁低”、“谁行,谁不行”的问题。

为气而争,这在日常生活中简直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两个偶尔碰在一起的人,毫无利害冲突可言,也很可能会因为一件虽然很小很小,却关系到“谁行,谁不行”的事争得面红耳赤,更不必说那些本来就有着利害冲突的人了。

现代人喜欢与人争吵,说到底就是了争气。争气也就是争个“面子”。现代人生活中是要面子的,甚至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若要用心理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心理现象,我们只能说,现代人生活中太看重自我了。

现代人所患的最大疾病,就是生活中太看重自我了!你的生命一直是由社会、由家庭、由学校、由你周围的每一个人来安排的,所以你很看重在社会这面镜子里的你的形象,也就是自我。甚至现代教育也是以强调自我为基础的。现代教育学总的观点是,除非一个人有很强的自我,否则他将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生活中奋斗,如果你是一个很怯懦的人,任何人都将把你推在一边;你将永远落在后面。在这充满竞争的世界上,你需要一个非常坚毅、非常强烈的自我去拼搏;只有那样你才能成功。在任何一个领域——可以是商业,可以是政界,可以是任何一种职业——你需要有非常强的个性,而整个社会亦提倡在孩提时代就要培养这种好强的个性。从上小学起我们就告诫他,“要成为全班第一”;当孩子真的成了全班第一名,每个人都会表扬他。这是在干什么呢?人们正在从头开始培养他的自我。正在灌给他某种野心:“你可以成为大学者、大明星、大作家、大师、大亨,你可以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世界首富。”他带着这种观念开始了他的人生旅程,并伴随他的每一次成功,他的自我不断地膨胀,膨胀,其结果也是很可怕的!

人最忌讳跟别人比较,因为比较容易起攀比心。攀比心使人产生贪、嗔、痴三毒,引导一个人不断追求,而否定了自己自然而真实的生活。每一个人的人生,毕竟是他自己的花朵。无论自己是什么花,只有他自己才能绽放出纯真的芳香。

古之道术的本质不是要人守空修定,而是要静心发慧,去过创造性的生活。其所谓用心去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做自己,也就是在生活中如如实实地接纳真实的自己。

人如果生活在跟别人比较之中,期待他人的掌声和赞美,博取别人羡慕,那就不是在生活中做自己。他慢慢地迷失了自己,否定了自己。成天乞讨别人掌声的人,必然是贫乏的、空虚的。于是,生活变成一种负担,而不是实现与享受;是一种无奈的苦闷,而非喜悦和充实。所以,人贵在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依照自己的本质去生活,那才有真正的喜悦。

人的一切傍徨与痛苦是由于不接纳自己,一切空虚和不安也都是由于违背自己的本质所致。当一个人不能肯定自己,而必须仗着权势、虚荣、占有来肯定自己时,他就显得非常脆弱,容易被物欲所迷,被挫折所激怒,被成见所蒙蔽。

据记载,唐朝有一位大珠慧海,为了问道,特地从越州大云寺来到江西开元寺,拜见当时的禅宗大师马祖。见面时,马祖问道:“你来做什么?”大珠回答说:“我来求佛法。”马祖说:“我这里没有佛法可求,你自己有宝藏不顾,离家乱走作什么?”大珠便问:“什么是我自己的宝藏呢?”马祖说:“现在问我的就是你自己的宝藏,它一切具足,没有欠缺,运用起来非常自在,何必要向外追求。”

 大珠慧海在听完马祖这段开示之后,便悟道了。后来写了《顿悟人道要门》一卷,发挥了圆顿的禅理。马祖赞美他说:“大珠圆明。”

这段公案所揭示的就是接纳自己,发现真我,不去跟别人比较和羡慕虚荣,而要笃笃当当地去实现自己的生活。这样一来自然心里平静,容易发挥自己的能力,服务娑婆世间,那就是“大珠圆明”的现代意义了。

 现代人是爱慕虚荣的,大家生活在强烈竞争和贪图占有上,所以在外表上是富有的,心灵深处是苍白的;物质生活看似安稳的,而精神生活却显得非常不安。他们一味追逐功利的幻影而过度地工作,昧于伸展自己的本真,而勉强追逐时髦,精神上的压抑使他们快乐不起来,除了借助于狂欢、逃避与麻醉外,又能如何?

那么,现代人能走出“自我”的深渊,用心去生活吗?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庄子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生活在无以伦比的物质生活中的现代人是可以放下自我,用心去生活的。不过,已经习惯于用脑生活的现代人,要用心去生活确实很难,在庄子看来,惟有通晓古之道术,凭借“坐忘”之法,方可达到以上目的。

庄子相信,人人皆可为尧舜,不论你是谁,也不论现在心境如何,通过端坐而忘。即通过静坐,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忘掉仁义,忘掉礼乐,忘掉聪明,忘掉万物之名,忘掉烦恼,最终你也就能达至忘掉自我,实现静心,活在真实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