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承担与不挑剔

(2009-11-25 07:22:53)
标签:

承担

不挑剔

健康

拯救当今人类精神危机的东西在中国古文化中

承担与不挑剔

卓有成效的心理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引导患者学会生活。患者之所以心陷困境,就是因为不会生活,以致生活空间萎缩,内心激烈冲突所致。

心理生活的空间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是十分重要的,夫妻吵架也是因为缺乏空间而起。有一对夫妻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他们告诉我,许多事彼此一看就不顺眼,再看就要指责对方几句。比如说,丈夫挤牙膏总是从中间压挤下去,造成一条牙膏两头翘的形状,妻子看了就批评他一番,接着就大吵起来。原因是他们的心里已被成见占满了,变得郁闷,心灵智慧都要窒息了,所以要吵嘴。妻子的成见是牙膏不能从中间压挤,丈夫的成见是妻子总是找碴儿。只有把这些成见放下来,夫妻间才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夫妻生活在一起图个啥?图的是健康幸福,而健康幸福离不开快乐。

快乐本身就是一种美德,一种生活的实践,而非从追求中所得到的报偿。因为快乐本身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当我们没有能力承担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实时,才开始采取逃避,寻找替代物,或者用挑剔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别人。禅家认为一个心地稳健的人,总有一副好肚肠,他们能接纳生活所发生的一切事物。也正因为能接纳,他们能看清楚事事物物,勇于改正,避免错误,那就是创造力的来源,也是快乐的本身。因此,无需用任何手段来抑制烦恼,而是在生活的实际承担中获得心灵的丰足、成长与快乐。

没有承担就不可能投注于生活,这种疏离的后果,使一个人因为空虚而失去快乐。所以禅家非常重视承担。唐朝的时候,玄沙师备和大普玄通两位禅师,讨论教导学生领悟生活的艺术时,有一段精辟的对答。

玄沙:“你要引导一人懂得生活之道是很难的。”

大普:“确实困难。”

玄沙:“你看难在何处。”

大普:“难在他们不肯承担。” 

不能承担的人总是缺乏宽容。失去宽容的人,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

在临床中我也有同感,帮助患者懂得生活是很难的,难就难在他们不肯承担。不肯承担表现在多方面,其一就是在需要他们自己选择的时候放弃选择。每一个人在他内部都有两套力量。一套力量出于畏惧而坚持安全和防御,倾向于倒退,紧紧依附于过去,害怕成长会脱离同母亲的乳房的原始联系,害怕承担机遇的风险,害怕损害了他已有的东西,害怕独立、自由和分离。另一套力量推动他向前,建立自我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充分发挥他的一切能力,建立面对外部世界的信心,同时也认可他自己。

因此,我们可以把健康成长的过程看成是永无止境的自由选择情境的系列,这种情境是每一个体在其一生的每一时刻所面临的。在这里,他必须在安全和成长,从属和独立,倒退和前进,不成熟和成熟这两类乐事之间进行选择。不仅安全具有焦虑和快乐两个方面,而且成长也有焦虑和快乐这两个方面。当成长的快乐和安全的焦虑比成长的焦虑和安全的快乐更大的时候,我们就向前成长。

人,甚至儿童,最终必须自己为自己进行选择,别人不能经常为他选择,因为这样做会使他衰弱下去,会削弱他的自信心,并会使他对于自己经验中的内在快乐,对于自己的冲动、判断和情感的觉察能力发生混乱,也会使他对于什么是自身内在的东西和什么是他人准则的内化不能区分了。

事实中,几乎所有的年轻患者,不仅生活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大事、小事都由父母为他们选择,但是在精神生活中,父母是不能替他们进行选择的,大事、小事都必须由他们自己为自己进行选择,但他们已经习惯了父母为他们进行选择,他们已经衰弱的失去了选择的能力,以致在需要他们自己选择的时候放弃了选择。事实上,放弃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即选择从属、倒退与不成熟。

其二,是缺乏耐心。在后期预防治疗中,患者也常常表现出缺乏耐心。他们就是因为遭遇挫折缺乏耐心而犯病,在寻求康复的时候也依旧缺乏耐心。或者说,他们性格中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始终抱着一种“即刻如愿”的心态。他们恨不得一剂药下去,就能立即得见效,在康复的途中不能有丝毫反复。在临床中,在我接受的患者中,的确有的患者服下几剂中药就药到病除的。大多数患者服下三十余剂也就心安神悦了。所以有的患者服下三十余剂后,虽好之七、八,还需要他们再继续服用中药时,就明显地表现出没有了耐心。

其三,是爱挑剔。他们总是把失败的责任归于他人,所以他们很难投入生活。有一位患者把失败归于身材不高,总怨恨他母亲身材矮小,把矮的因子遗传给了自己,因此,一旦他们内心感到不安,就对父母施暴,拳打脚踢,直到他感到痛快为止。

怎样才能有所承担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在生活上不挑剔,不强求完美。人总是为了完美而挑剔,因挑剔而不快乐,所以在生活上要求完美是一种缺憾,而不是美德。事实上,追求完美除了使你容易挫折、沮丧和焦虑外,并没有使事情做得更好,有时反而使自己丧失向前努力的勇气。

每一个人都要在他的工作和事业上追求卓越,但不能以十全十美的态度来审度自己的生活。前者是一种承担,是一种实现,可以获得满足和快乐,而信心和活力也很快可以培养起来。这样的人比较容易激发潜能,获得成功。后者则在强迫自己去完成现实达不到的目标。要求自己十全十美,总是多方挑剔自己,不满意自己,天天都有挫折感,甚至时时觉得别人在对自己品头论足。这不但有碍健康,会引起沮丧和焦虑,而且在工作效率上,人际关系上,情绪生活上都会发生困扰。

我相信最好的心理健康策略就是对自己不要挑剔。不要挑剔自己的身材与容貌,不要挑剔自己的能力,不要挑剔自己生活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不要挑剔你的父母、亲人和朋友。把挑剔的坏习惯戒除,就不会为琐事烦心,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烦恼和不快乐的理怨上。这样才会有充足的精力去工作,有清醒的脑力去选择,有足够的耐心去应对,心平气和地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四川有一位病人,曾三次住精神病治疗,后求医于我,开始一段时间,他进步较大,治疗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不再进步了,总是怨恨他的父亲不关心他,害了他。无论他人怎样规劝,一点作用也没有,这种局面持续了一年。一年后我收到病人自己写的一封信,他述说了一年来家庭所发生的变化。他哥哥与人合伙办公司,被骗走了1万多元钱,家里多年的积蓄全部败光了。两个儿子都不争气,他爸爸一气之下狠了心,家里的事一概不管,每天喝酒,就是喝醉了也不吭一声。信的结尾,病人写道:“我们这个家已接近崩溃的边缘。以前,我总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父亲的身上,心想父亲虽然退居二线,但他毕竟当过市里的领导,只要他出面,我是可以从山沟里调到重庆市的。现在,我好像久梦初醒,自己的前途得靠自己去努力。”我很快给他复了一封信,说道“对于你们家庭的不幸,我深表同情。冷静一想,这不幸中又蕴含着福气,因为你终于从长梦中醒来了,看清了自己的前途得靠自己争取。我建议,你马上回厂上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过了一年,他写信向我报喜,说他上班已快一年了,工作得很顺利。使他惊奇的是:他因病已多年没看书了,可大学里学的东西,他似乎一点都没忘,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成功地设计了一套模具。过去的一年,他最高兴的是结识了一个女孩子,前些日子结了婚。又过了一年,他写信给我,说他可爱的儿子出世了,年后他将脱产去学外语,因为他们厂已引进了外资,他将被派到国外去学习。

这位病人的变化,说明能否承担对一个人的命运是何等重要,要知道珍惜自己身在福中,对于眼下不如意的遭遇,要以接纳和宽容的态度处之,但别忘了还要从承担的观点积极充实自己。承担自己的遭遇,可以使自己旷达,胸襟开阔,养成面对生活、接受挑战的乐观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