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生心态调整之二

(2009-09-16 08:51:06)
标签:

考生

情感

校园

心态调整

考生心态调整之二

维持愉悦心态的生活策略

生活本是无常的。也就是说,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来自理性的刺激,或是因追求而坠入迷惘,种种原因,都有可能使我们的心境一下子变得极糟。而要维持积极、主动、愉悦的心态不变,就必须恪守一流的可行的生活策略。

生活没有结局

人们总是认为生活中有许多理想境界,它们一旦达到就会幸福无比。而且,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小说,都总有一个结局。其实世界并不是这样,因为生活是没有结局的。现实生活中没有“理想的境界”,有的只是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而我们总是走在这条路上。不管周末是愉快的还是痛苦的,星期一早晨总要起床,然后,去从事各自的工作和学习。

放弃“结局”的概念,是我们学会现实地安排生活的重要一步。而今许多大学生为了避开本科生就业难而考研,以为读了研究生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结果发现读完研究生工作照样难找,甚至有些单位只要本科生,不要研究生。这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希望不见失望多”。

严峻的就业形势,硕士、博士就业岗位和待遇的巨大反差,导致被迫“攻博”的人越来越多,“校漂族”中开始出现已毕业了的研究生。但是,若干年后,会不会出现博士生找工作也难呢?2004年春节期间,据香港媒体报道,在香港,有一名博士生因找不到工作而自杀,这类现象会不会在内地出现呢?

生活就是一条在你前面无限伸延的、漫长的、渺无尽头的道路,生活没有一个确实的幸福的结局,也不明确指向某一个未来,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放弃了“生活有结局”的观念,不断地调整自己,始终维持积极、主动的心态。

开放的经验

创意的产生,须从开放的经验开始。所谓开放的经验,是指以平常心,如实地接纳各种经验。换句话来说,如果人能以无私、无偏见、不受情绪影响,敞开心灵去接纳各种经验,便能真正做到“无是无非,无喜无恶”,以心平气和来接纳各种意见,观察种种事。

“不安”,也可算是一种经验,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遭遇这种经验。遗憾的是,年轻人很难对这种经验开放,相反,他们拒绝这种经验,惧怕这种经验。因为“不安”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不少的年轻人,从小就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他们没有不安,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心情也比较愉悦。但是,一旦出现不安,由于惧怕而恶性发展,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创意也随之窒息。

禅家把“不安”称之为疑情。悟与疑情是分不开的。禅家重视悟道,便是要人接纳不安,“以疑为导”,看出希望,发现自己的创意和曙光。禅门标榜的是: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

你若能在生活和学习中,勘破疑难的关键,就会产生创意;在你的一生当中,若能勘破生命意义的大疑情,便能看出人生的希望来,那就是人生的大悟。

开放的经验是指能敞开自己的心胸,去接纳和面对所以经验的种种事物。你不要被荣辱所限,而不敢对自己的经验开放,更不要被是非成败所威胁,而关闭心扉,作逃避之想。积极、愉悦的心态需要你信赖自己的机体,对你的恐惧感、沮丧感、痛苦感更为开放;对你的勇气、柔情和崇敬的情感也更为开放。

切忌寻觅

我们怎样才能维持愉悦的心态呢?维持愉悦心态的又一生活策略就是切忌寻觅。宋朝无门和尚说:“青天白日,切忌寻觅,更问如何,抱赃叫屈。”这首偈子说明了生活的基本态度:生活本身有许多快乐,千万不要因贪图享乐之心便去过度的追求,要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生活、去实现,这就有了生命的光辉。如果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到处想追求刺激性快乐,到头来一定烦恼苦恼,就好像自己抱着赃物,还要到处喊冤一样的可笑。

对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要维持愉悦的心态,必须先回到学习本身。他们必须亲身感受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喜悦,无需向外追求额外的快乐。如果,一旦你在学习上失去了快乐,就要努力想办法在学习上把它找回来,切记不要试图在学习以外去寻找刺激,比如上网。而今有许多年轻人,当他们在学习上失去快乐的时候,就试图通过上网寻找刺激来找回他们的快乐,结果往往是,即使是找到了,这种快乐也是转瞬即逝,而留给他们的是心陷迷惘的痛苦。事实上,他们必须在两种都想回避的痛苦中作出抉择:一是走进课堂面对每天学习的痛苦,一是平日不上课面对期末考试通不过的痛苦。自然啰,长痛不如短痛,不少学生选择了回避前者,也就是逃课。

承担与不挑剔

快乐本身就是一种美德,一种生活的实践,而非从追求中所得到的报偿。因为快乐本身是一种主观体验。当我们没有能力承担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实时,才开始采取逃避,寻找替代物,或者用挑剔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别人。禅家认为,一个心态愉悦的人,总有一副好肚肠,他们能接纳生活所发生的一切事物。也正是因为接纳,他们能看清楚事事物物,勇于改正,避免错误,那就是创意的来源,也是快乐的本身。因此,无需用任何手段来抑制烦恼,而是在生活的直接承担中获得心灵的丰足、成长与快乐。

现在我们要问,怎么样才能有所承担呢?禅家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在生活上不挑剔,不强求完美。人总是为了完美而挑剔,因挑剔而不快乐,所以在生活上要求完美是一种缺憾,而不是美德。事实上,追求完美除了使你容易挫折、沮丧和焦虑外,并没有使事情做得更好,有时反而使自己丧失向前努力的勇气。

每一个人都要在他的工作和事业上追求卓越,但不能以十全十美的态度来审度自己的生活。如能这样做则是一种承担,是一种实现,可以获得满足和快乐,而信心和活力也很快可以培养起来。这样的人比较容易激发潜能,获得成功。否则,要求自己十全十美,总是多方挑剔自己,不满意自己,天天都有挫折感,甚至时时觉得别人在对自己品头论足。这不仅有碍健康,会引起沮丧和焦虑,而且在工作效率上、人际关系上、情绪生活上,都会发生困扰。

精进

什么叫精进?有人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抖擞精神,就叫精进。什么叫抖擞精神呢?我们可以从心理学家荣格对精神力量的强调得到了解。荣格曾回忆自己的往事说:他不喜欢学校生活,虽然他大部分科目成绩优异,但在数学和体育上却有的困难。如果任其选择,他宁可每天待在家里。这种不喜欢上学的消极念头,使他无法抖擞精神,当然也是不快乐的。12岁时,一位同学在街上把他击倒,他一头撞到地上,一阵昏眩,随即又恢复过来。不过从那时起,只要一到上学,他就会觉得头晕,医生束手无策,而这种疾病却一直提供了他不上学的理由。可是过了几个月,他在无意中听到父亲忧心忡忡地告诉朋友说:“我现在连手上那一点积蓄也花光了,不知道他将来怎么办?”他突然觉悟到自己的病所造成的困境,于是抖擞了起来,奋力抗拒昏厥,努力上学念书,病也就很快好了,荣格后来说:“我从那时起,知道什么叫精神病。”

当我们能抖擞精神去面对生活上的种种挫折时,我们产生了惊人的精神力量和智慧。当一个人能以精进的态度去生活时,顺逆已经不能影响他的生活,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出来,使自己保持着活力。如果一个人能始终如一地抖擞精神去学习,学习本身就能带给他丰富的意义和喜悦。

一个精进的人,总是先订下合理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通过实现获得快乐与满足。因此,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必须有合理的人生目标,每一天也都必须有合理的具体计划。一生的目标是一个人的希望,它带给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方向,它使我们的生活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一天的计划则引导我们不会空手而回,它能证明自己没有白活,而且带回绚烂的丰收。因此,有了目标就有了积极振奋的心志,就有了生活意义。能如此,丰足感就会伴随着快乐,绽放着生命之光。

人生总免不了有喜有悲,有顺有逆,遭逢困厄和失意是在所难免的。我深信挫折与顺逆的轮番出现是生活的本质。要想不让苦恼纷至沓来,就必须拿出精进的态度。

记住!积极的迈向目标工作,就是生命力量的来源,它能治愈哀伤,是冷漠哀伤的止痛剂,同时它也引导你走向创造性生活的最佳途径。就在这途径上,你会更进一步体验到生活的丰足和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