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手工作品:車仔面檔

标签:
香港小學六年級車仔麺手工 |
分类: 宝贝成长 |
兒子在手工這一塊沒有姐姐那麼心靈手巧,但是他也很樂於參與,自己盡力把作品做好。香港的小學每一周有一節的視覺藝術課。課堂上不只限於簡單的繪畫,還有方方面面的習作需要同學們動手完成。從中也可以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前幾個星期,兒子放學回家,大家一起坐下來分享每天的樂事的時候,就提到最近視覺藝術課的習作是車仔面檔。

車仔麺的出現是在1950年代,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比較低的年代。大陸大量的難民來到了香港,謀生相當困難。所以當時香港的街頭就出現了很多流動的攤販。其中最多的檔口售賣車仔麺和魚蛋之類的小食。在販賣車仔麺的木頭車中放置了烹飪的容器,分別裝有湯料,麵條和各式各樣的配料,客人可以憑著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選擇。通常以非常便宜的價錢就能大吃一頓,所以也深受市民的歡迎。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衛生要求的提高,街頭熟食的販賣逐漸消失。而車仔麺也走進了茶餐廳,變成了餐牌上的菜式。也有專門的店鋪是售賣車仔麺的。它的配料變得更加豐富,選擇變得更加多樣性。
如果都是做相同的東西,那麼就像機器倒模出來的產品一樣,沒有任何的獨特性可言了。
最近的視覺藝術課,又變了另外一個主題。就是繪畫上的臨摹。他一有空就在網上進行搜素,然後安靜地坐下來,用心地畫著素描。遇到不滿意的地方,就馬上用橡皮擦掉,重新再來。
讓我看到了他難得安靜的一面!
前一篇:2016香港花卉展覽會
后一篇:複習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