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直資中學初訪

标签:
直資中學香港小升初國際學校 |
分类: LEO学习生活 |
這兩個月為了兒子的小升初,走過了不少的中學。現在總算明白到為何升中如此的緊張。回想五年前,也是女兒要升上中學的時候。那是對這裡的教育制度,升中派位機制都不是太了解。也考慮到路途遙遠的問題,所以沒有進取一些讓女兒去港島區的名校就讀。後來曾經想到讓女兒轉校,但是因為那裡已經有她熟悉的朋友以及一切,所以她也沒有答應。那家學校是中規中矩吧,在排名上在不斷地進步中,但是還是需要出好的文憑考試成績才能吸引到更加多優秀的學生。
因為有了五年前那小小的遺憾,令我這次對於兒子的選校變得相當的謹慎和用心。我是凡事都親歷親為的那種。有時候恨不得跟著他一起上學。但我知道我的這種心態是不正確的。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只能擔當引導,輔導的角色。那是他自己的路。我也在不斷地學習放手。
香港的中學分為很多種,有純粹的國際學校,例如法國國際學校,加拿大國際學校,韓國國際學校等等。也有不少的私立學校。它們沒有獲取政府的資助,在收費上也是驚人。當然他們也有非常好的師資。另外有一些是EMI,English
as medium language.
也叫直資中學。它們在教學語言上有很大的弹性。有些中學為了使所有的年級都用英文授課,所以就轉為由政府按學生的人數資助的直資學校。政府容許學校向學生收取學費。所以如果學生入讀收費的直資中學,家長的開支也會適當地增加。
這是我們第一家探訪的學校。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全香港的中學都會舉行開放日。好讓家長們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業成績以及校外活動等。通過觀察和比較,從而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這家學校位於奧運站。到站後,要步行大約二十分鐘。學校不是很大。香港很大的學校都是如此,因為沒有足夠的土地可以建校舍。當天的學校打扮地煥然一新,迎接著一批又一批的家長和小六的學生們。
爸爸這次也跟著一起去參觀。這是比較難得的。不是他不想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很多時候學校的講座都是用中文。所以與其讓他兩三個小時坐在那麼聽講,不如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這家學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主要的語言就是英文。所以爸爸還是非常樂意和我們一起去看看。
在玩一些要用大腦思考的數學遊戲。負責解說的是一位印度的大哥哥。他解釋得很清楚。但因為兒子比較怕羞,沒有太大的反應。所以大哥哥以為他聽不明白所以不停地再次解釋。
我提醒兒子,和別人接觸和交流的時候,眼神是非常重要的。當別人用心解釋的時候,你要微笑並且適當地點點頭,表示你明白了。身體語言也是另外一種溝通和交流的工具。
這家學校比較特別。學生可以選擇中文做第二語言。但也可以選擇法語做第二語言。剛好有一位法語老師在那裡,耐心地解答家長們的疑問。所以爸爸就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地和老師聊了一下,更加具體地了解學校的實際情況。
LEO對這家學校也挺感興趣。所以在不同的教室走走看看。多一些了解和比較。之後,有很多遊戲的攤位,那是他最喜歡玩的。每次都能獲取一個小印子。集合一定的蓋印後就能獲取豐富的文具禮物。



短短的兩個小時裡面,我們看的東西也不少。因為這是第一家參觀的中學,接下來還有很多家要觀察和比較。所以現在也不能馬上下定論說這家就是最好的。



短短的兩個小時裡面,我們看的東西也不少。因為這是第一家參觀的中學,接下來還有很多家要觀察和比較。所以現在也不能馬上下定論說這家就是最好的。
這家的缺點就是可以放棄學習中文。在六年的中學中,只會學習一些最簡單的中文,例如問好,顏色,數字等,是專門為外國學生設計的課程。但是那些的中文,兒子在幼兒園就已經學過了。如果選擇這家的話,就意味着把小學六年辛苦學習來的中文全部捨棄了。那有多可惜啊。
一切還在猶豫,比較中。
我也清楚明白到,選校,準備材料,遞交申請,準備面試,等待結果,這都是接下來我們要面對的一個挺漫長的過程。因為真正的錄取結果,只有在2016年的七月五號才會知曉。
我要不斷地為他加油和打氣,給予他更多的正面鼓勵和支持。
前一篇:女兒捐款助養非洲兒童
后一篇:在學習和運動中遊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