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在史努比童话世界里

标签:
snoopy世界作家童年成长点滴梦想世界育儿 |
分类: 宝贝成长 |
前一段时间的某个周日,女儿的学校参加保良局的慈善步行活动,不是全校性的,是自愿报名参加。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一样,就让女儿报名了。同时,家长也可以一起出席。本来爸爸也答应一起去的。但周六的工作要到很晚就结束,第二天是一定不能早起。我叫他好好休息,然后带上女儿和儿子,就一起到学校集合,一起驱车到沙田的赛马场出席活动。
后来结束后,是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在闲逛下,来到了沙田的市中心。在商场的花园平台遥望下去,竟发现下面有个规模不大的小小SNOOPY世界。虽然我们三个也不是狂热的SNOOPY的粉丝,但它一直以来的可爱形象还是吸引了我们。所以,马上下去,看个究竟。
这天天气晴朗,又适逢周日,主题公园里面倒是聚集了不少的孩子和家长呢。这个公园占地面积非常的少,只能说是迷你型的。在寸金尺土的香港,这样的面积也是司空见惯了。
远处,看到可爱的SNOOPY正坐在一个小屋顶上,份外抢眼和夺目。
那边厢,它更是可爱。大模厮样的躺下来了。好像很悠哉悠哉看世界的样子。
其他公园里面的主题人物也是粉墨登场。对孩子来说,看到这样色彩鲜艳,五彩缤纷的卡通人物,当然兴奋的很,梦想自己也能成为其中一份子,和它们一起经历一些很有趣的事儿呢。
当我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回头一望,原来躲在了这个卡通人物的后面。
女儿因为上午的保良局慈善步行活动的关系,到现在还是穿着校服。
不一会儿,儿子已经跑上了巴士里面。幻想自己是大巴的司机,把车厢里面的小朋友们一起载到学校里面去。
最近儿子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看到不会的文字,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都会仔细看个究竟,并问妈妈什么意思。然后也会尝试记住并写出来。这也是学习新词,新单字的一个方法呢。
女儿虽然不是SNOOPY的忠实粉丝,但看到如此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又怎能抵挡住它们的诱惑呢?
儿子总爱向高难度挑战。别人拍照,都是和卡通人物们并排在一起。他倒好,竟然跑到它们的头上了。
如果这时候,爸爸和我们在一起,一定会取笑我们。
“怎么你们中国人就这么喜欢和这些卡通人物拍照呢?”
有关SNOOPY的趣事可多了。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
拒绝承认自己是狗:在1960年,史努比不再毫无尊严地四脚着地,而是用两脚走路时,它开始独立思考。史努比想成为一切,只除了“狗”。虽然在露茜跳过舞之后,它还敢想:这姑娘舞跳得真好,可惜她不是只小狗!但是除了这极偶然的情况,它一般认为“狗”的确是一种与自己不相干的动物。有漫画为证:当它的主人查理·布朗说:“史努比,你看那男孩扔出一个树枝,它的小狗就会跑过去把它叼回来。”史努比什么也不说,捡起一个树枝就扔出去,然后看着它的主人。还有一次,查理·布朗读报时对史努比说:“报上说正在办狗展。你有没有想过去参加狗展。”史努比心想:“我怎么参加啊,我一条狗都没有养啊!”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不是“狗”,史努比还有一个秘书,一只常常忘记要飞回故乡的候鸟,它教它打网球,和它一起溜进写明“小狗和鸟不得入内”的图书馆看书。
被无限拒绝的作家:史努比喜欢用打字机写小说,孜孜不倦地写作,希望能成为一名作家。它善于思考,接受他人的意见,经常崇拜自己所想出的“点子”,不停地投稿,又一次次地被退回,但还是乐观地等出版社寄来的稿费给自己添点“乐子”。
梦想的思想泡泡:在舒尔茨笔下,史努比是不说话的,是用“想”的。它的所有观点都通过“思想泡泡”表达出来,但它能听懂人们说话,而漫画中那些“经典”的话都是它“想”出来的。在它眼里,人类有时是可笑的,但它绝不在一旁冷眼嘲笑,它表现出了它温情的一面。它搂着那只小笨鸟的画面,温馨得让人落泪,当它在主人心情低落的时候说上一句:“你是个好人。”足以安慰主人那受伤的心。
我也说不上,或者是对卡通人物的一种情意结吧。虽然他们不太真实,但从书本里面看到他们的不同形象和经历的种种趣事,都是对我们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我们也在不自觉中希望能到它们的梦想世界中,和它们一起经历,一起去冒险。虽然这离现实生活是多么的遥远。但有时候,谁不想偶然可以远离这个现实世界,到另外一个世界去经历呢?
那顶红色帽子是慈善活动期间,大会送的。儿子之前还戴着。现在倒好,把它脱下,让旁边的卡通人物戴上了。看来时间不长,倒是建立起友谊关系来了。
其实,我也是很喜欢它们呢。虽然年纪逐渐大,内心深处那颗童心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但其实,这些可爱的卡通人物,都能唤起我的童年记忆。虽然童年里面没有这些东西,也不知道SNOOPY是什么。可能知道的时候,也已经长大了。但点滴的童心未泯,相信每个人都有的。包括老爷爷,老奶奶们。
前一篇:短暂的相聚,不变的友谊!
后一篇:我可以做到两碗水持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