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和香港作家的近距离接触

(2012-03-05 08:27:52)
标签:

香港

下一眕人生好棋

捨不得你飛

魔戒三部曲

大自然

育儿

分类: 宝贝成长

在最近的一個週末,我和兒子參加了香港圖書館主辦的一個講座,題為:如何喚起孩子閱讀的興趣。雖然一直以來,我也有堅持和孩子的閱讀,但我現在也在反思我的方法是否不正確。因為兒子已經習慣了爸爸媽媽在閱讀,他在聆聽的習慣。結果現在,已經二年級,但要他自己把書本的內容讀出來,我在旁監督是否讀得正確。我發現這個時候的孩子,卻是表現的不是那麼積極,不是為了閱讀求知而閱讀,而是為了應付媽媽的閱讀。這樣也就沒有什麼興趣可言,完全是應付的方式了事了。

 

所以,我很想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可以和作家溝通一下。請教她如何可以喚起孩子真正閱讀的興趣。這次的作家講座,邀請到香港比較著名的羅乃萱女士。羅女士小時候已經熱愛寫作,但因為父母的原因大學時期學的是數學系,但她一直沒有放棄她最初的夢想。而是一步步腳踏實地,將寫作的夢想實現。作為一個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和作家,她對孩子的閱讀,寫作方面的指導也很有一套她自己的方法。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reading_interview/law/images/head.gif

 

給孩子打開生命中的一扇窗

羅乃萱的親子閱讀

只希望女兒跟書做好朋友

「直到我當母親,就更加欣賞自己的母親,」談到自己母親,家庭基建發展總監

羅乃萱這位「親職專家」臉上仍流露著思念之情:「小時候,總埋怨母

http://inpressbks.files.wordpress.com/2011/05/p-03.jpg?w=114&h=150

親玩具買得不夠多,書卻經常買給我們;當自己要培養女兒的閱讀習慣時,倒開始明白母親的苦心。」羅乃萱的書緣,也不是無因的。「只希望女兒跟書做好朋友。」親子閱讀,於羅乃萱心目中,可沒有任何特定目的;太強調利害得失,反而可能會剝削了閱讀本身的樂趣。試問,父母不愛閱讀,卻強迫兒女閱讀,是怎樣的一種道理?

理念雖清晰,但實踐起來,也不無難度。「女兒小時候,總好像不十分喜歡閱讀似的;自己挖空心思,有時也徒勞無功。」但羅乃萱就是喜歡跟女兒說故事、編故事,把女兒帶進故事的世界,誘發女兒的好奇心,但這也不一定要一本正經,有時就地取材更好,就如她家中的「毛公仔」,甚至家中的貓咪,統統都當過這些故事的「主角」。當女兒溫習得累了,母親便會說:「貓咪在咪咪叫呢,牠在問候妳啦。」有一次,當女兒問:「螞蟻從哪裏來?」她便與女兒一起翻資料,跑圖書館,讓女兒經歷從書本找到答案的樂趣……但一直到女兒中學二年級,這才出現較大突破。

給女兒多開生命中的一扇窗

http://inpressbks.files.wordpress.com/2011/05/loo_021.jpg?w=127&h=150那年女兒迷上《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這齣電影,當母親的於是開出條件:如果女兒把原著小說中、英文版都讀完,就可趁著父母往紐西蘭主領聚會之便,與父母一起到當地親睹電影中的壯麗風景。結果,女兒就硬生生把六冊厚甸甸的中、英文小說啃完,父母當然樂於兌現承諾。女兒回港後,更寫了一篇文章交學校呢。由興趣,到閱讀,到親身經驗,到整理成文,羅乃萱認為這便是一種最完整的閱讀經驗。而女兒也因此多打開了生命中的一扇窗。

在「娛樂至死」、「讀書至死」的年頭,親子閱讀有時好像有點奢侈。「今天的孩子,實在很忙。」我委實有點感慨。「是的,娛樂方面,家長其實也未必能『控制』得了;特別兒女年紀漸長,倒不如放下身段,嘗試跟他們做朋友。這樣我們才能明白他們的需要呢。」說得不疾不徐,羅乃萱一貫的溫文;但當她談到父母給子女的讀書壓力,她看來有點變激動了:「那得就看家長自己的抉擇。父母希望兒女出類拔萃,無可厚非,但指標在哪?我認為真正的卓越,是不單單自己卓越,也能令身邊的人卓越……為人父母,有甚麼可以留給兒女,讓他們一生受用?書本,是他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師。家長不該太介意甚麼『輸在起跑線』;生命,畢竟不是百米短跑,倒更像是馬拉松。」品格?成績?孰先孰後,的確端乎家長的取捨和價值取向。家長要學懂「放手」。

「放手」,說實在,也是知易行難,羅乃萱也有切身感受。

她長了一雙翅膀,要飛了

http://inpressbks.files.wordpress.com/2011/05/loo_01.jpg?w=109&h=150性格氣質,人人不同,羅乃萱慢慢發現女兒長於數理,喜愛科普讀物而不是自己鍾情的文學,當母親的,總有點失落,但父母本就不該把自己的期望與遺憾往子女上身上投射得太多。今天,女兒在美國唸環保工程,羅乃萱就正籌劃新書,書名正是《捨不得你飛》。羅乃萱在《下一盤人生好棋》(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中談到送女兒上大學,當母女別離,彼此背著大家拭淚。她寫道:「這幾天,踏進洗手間的時候,看見孩子的漱口盅冷冷地放在一旁。屈指一算,還有幾天,這個漱口盅的主人就要離開這個地方了。」(頁189)「記得小時候,上幼稚園也會抓住爸媽的手不放,嚎啕大哭……現在,她長大了,還長了一雙翅膀,要飛了……」(頁190)

女兒小的時候,羅乃萱經常帶女兒到大自然,要她看點甚麼東西。女兒長大後,酷愛大自然,或許,也不是無故。大自然,何嘗不是上帝的另一部巨著?親子閱讀的精髓,有時不一定在於父母的苦心經營,反在於大家都享受的那一段甜蜜時光。彼此生命中的另一扇窗,也就可能在無意中給打開了。

由親子閱讀,談到閱讀,談到親職……「我不是太離題吧?」羅乃萱打趣說。但如果閱讀本身是一種親子活動,對羅乃萱這種愛書惜書的人而言,二者根本就不需判若雲泥吧。女兒快十八歲那一年的母親節,羅乃萱收到一本女兒親手造的簿子,寫滿了女兒與母親相處的片段:「媽,你記得十二歲那年,你也是把一本寫滿你對人生及信仰的感受的簿子送給我,作為我踏進青少年時期的禮物嗎?」「孩子,我當然記得,只是沒有想過,在六年多後的今天,我會收到這樣的一份『厚禮』作回饋啊!」(頁211)談到女兒,母親總是這樣窩心。

說到底,親子,閱讀,故事,文字,或許就是大家都樂在其中的生命共融互動吧;其實,父母不是可以在親子閱讀中找回自己的童真、重塑自己的童年嗎?

 

 

在去講座之前,我還是先在網上做了資料的收集,好好地做好“功課”。這樣到時參加講座的時候,更加容易和作家一起互動,共同探討和孩子閱讀相關的話題了。

儿子和香港作家的近距离接触

那天下著毛毛細雨,也是週六下午。參加講座的人數並不是太多。羅女士很早就到了。非常的和藹可親,雖然是大作家,可是沒有絲毫的架子。她建議我們圍城一個大圈子,這樣比較互動。不用做成聽課的形式,那樣會很死板。為了產生互動,她在過程中會偶爾提問一些問題讓孩子們回答。如果回答正確的話,就能拿到一份小獎品。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擔心兒子總是愛動來動去,這一個半小時的講座,他能靜下心來認真聽嗎?結果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完全歸功於羅女士出色的演講技巧。她把我們,都當成了朋友。就好像大家坐下來,好好地談心似的。在講座的中間時段,她甚至和孩子們玩起了遊戲。

她說:‘我現在心裡想著一樣物件。你們可以向我提問題,我只會回答是或否。根據我給的種種線索,你們最終可以告訴我答案!”這時候,兒子的精神來了,他最喜歡玩這類型的遊戲了。以前在家裡也經常和姐姐玩。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分析,推理的能力。

儿子和香港作家的近距离接触

這時候,講座裡面的孩子或父母們都紛紛提起了問題:“是圓的嗎?”

“是朔料做的嗎?”

“是黃色的嗎?”

兒子也不停地問問題,從中歸納出越來越多的線索。最後兒子高高地舉起了手:“我猜到了。是在牆上的一塊熟料板,上面寫著“不能在這裡打電話!”。

羅女士馬上興奮地說:“好棒哦,猜對了。這個大獎送給你,是我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

兒子拿到獎品在手,心裡樂得開了花。

之後,我也想羅女士提問,詢問她有關我兒子這種閱讀情況,應該怎麼處理。她告訴我,如果他不太喜歡故事書的話,可以讓他挑選自己喜歡,感興趣的書籍來閱讀,例如有關科學,動物,植物世界,宇宙等。這些書本裡面一樣包括了大量的文字,讓孩子可以學習的。另外,閱讀的過程不要太過死板,要多和孩子互動玩遊戲,讓他們在輕鬆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去閱讀,效果更加能事半功倍呢。

90分鐘的講座時間,就這麼一轉眼就結束了。這次的講座,我獲益良多。在我們剛要和作家道別的時候,我很感動地聽到羅女士給LEO的鼓勵:“海焰,加油啊!”兒子用力地點了點頭。

事後有點遺憾,當時忘記讓兒子和羅女士一起合照留念了。希望她給兒子的鼓勵,可以讓兒子記在心中。

儿子和香港作家的近距离接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