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2011-09-14 08:40:28)
标签:

广州

大佛寺

参拜

宗教

信仰

家庭

生活

分类: 家庭生活

八月的某天,天气炎热。在妈妈的建议下,我们一家子到广州的大佛古寺参拜礼佛。虽然之前在电话中有听到妈妈提起这座古寺,但我们倒是没有去过。而且听说它就是坐落在广州市内的中心地段--北京路附近。所以我们都很感兴趣。因为北京路给人的印象都是商业中心,步行街,商业气氛尤其的浓厚。在如此中心地段,还保留着寺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在旧城区停车可不是容易的事儿。好不容易找到了车位。但离目的地还有一段好长的距离。幸好这段路也被开辟成步行街,车辆都是禁止驶入的。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路的两旁都是参天古树,让我们感觉不到炎热。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不一会儿,来到了一条小巷。妈妈带我们往小巷里面走。

隐约看到前面写着大佛古寺四个大字。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妈妈教我们为了对佛表示尊重,我们都是从侧门进入的。

古寺门口写着禁止烧香,这也是挺好的。

其实烧香并不环保。反而迷信色彩更加浓厚。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古寺占地不算很大,但在市中心,也是寸金尺土的地方,难得可以保留起来,已经很好了。

在古寺周围,都是被高楼大夏所围绕,相映成趣。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寺庙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

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

 

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二年

  

春,自捐王俸,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地方风格重建殿宇,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价值。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大雄宝殿座北向南,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至今仍为岭南之冠,虽历三百多年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赠的优质木材作梁柱框架,至今亦基本完好。雍正 十一年(1733),广州知府刘庶选大佛寺作宣谕之所,于殿前建宣谕亭。同时在大殿两侧建韦驮殿,伽蓝殿以及“佛境”、“禅林“东西两门。此时寺院范围扩大,佛事兴旺,名声远播,成为广府五大丛林之一。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因为禁止烧香,游人可以参拜不同佛,心诚则灵。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大门半掩着,依稀可以看到大佛。

庄严而坐。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大佛高六米,重约10吨。看上去都设有气势。

附近也有藏经阁,里面有很多经书,宣扬佛法,有心人也助印了很多经书,供人免费取阅,一起学习,交流和分享佛教的知识。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当天,也刚好是寺庙中进行念经的时间。众多信众,穿上袍青,在法师的带领下,悠悠读出不同的经文。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大雄宝殿旁边的是功德堂,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在不同的宗教中,我和孩子爸爸都选择了佛教。

因为,我们认为,佛教并不是一项单纯的宗教,更加是一门科学和哲学。

现在,我们也会抽时间,阅读很多佛教的经书和著作。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特别是我阅读了台湾圣严大师的《正信的佛教》,让我对佛教有了根本的认识。佛教并不是引导人迷信,只不过千百年来,不断的流传,也衍生出很多迷信而已。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圣严法师在书中提到,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唯物思想是无神论的,佛教却又坚决反对唯物论。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然而,佛教自印度传人中国,虽已有了一千九百年历史,中国的整个文化,也都接受了佛教文化的熏陶,佛教的根本精神,却因为民间固有的习俗加上神道怪诞的传说而湮没了。故到晚近以来,许多略具新知的人们,竟把佛教看做充满了牛鬼蛇神的低级迷信,也以为佛教的存在,不过是旧社会给我们留下的一截尚未蜕化掉的尾巴而已。

 

  参拜广州大佛古寺

我们没有刻意让孩子们选择怎么样的宗教作为精神支柱。他们可以是无宗教支持者,或选择一种宗教。这是他们长大后的选择,我们会尊重。

 

在国内,我们会带他们参观佛教寺庙,在欧洲的时候会参观教堂。以后去穆斯林国家旅游,也会带他们参观清真寺。通过耳闻目睹,他们会对世界上不同的宗教有认识。我们作为父母,对此都是持开放态度的。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