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标签:
垃圾分类分类垃圾桶进行垃圾围城孩子参与育儿杂谈 |
分类: 宝贝成长 |
某次在在和孩子读报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国内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占70%,堆肥占20%,焚烧占5%,其他(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占5%。可见用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在中国仍占主导,这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分类垃圾桶的实际功能并没有得到体现,再加上人们的意识和习惯,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文章也指出广州垃圾产量近年年均递增7%,时刻面临垃圾围城危机。目前,广州日产垃圾约18000吨,进入终处理环节约12000吨/日,垃圾分类处理率长期徘徊在33%左右。
为此,某大学专门设置了问卷调查,分发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3份,回收率高达91.5%。在对这些回收问卷的统计当中,得到如下结论:
①在对垃圾进行分类方面:有63%的人有意识无行动,15%的人是偶尔会这么做,14%的不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8%的人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②没有分类的原因:45%的认为是生活习惯和素质所致,48%的认为是分类垃圾桶设计得不合理所致,7%的是不明确所丢垃圾的属性。
③对垃圾桶设计提的建议:在颜色上区分,在标识上区分(要有代表性),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醒目,使人映像深刻,开口要人性化,方面扔、取垃圾,要保持垃圾桶的清洁。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其实很多人是有意识而没有行动。这也和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有关。小时候没有这方面的教育,现在成了父母,也没有对孩子对这方面进行教育。如果大家都做不好,那么总有垃圾围城的一天,地球妈妈也一天天地在生病,在呻吟。所以,从小就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切实执行垃圾分类的各种细则,都是非常之重要的。比起外国,国内的垃圾分类起步比较晚,但总要有愿意踏出的第一步。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垃圾分类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在我们家不远,就设立了非常多的颜色鲜艳,用来分类垃圾的垃圾桶,上面很清楚地指明什么东西可以回收,并且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最为合适。
作为父母,我们是严格把可以回收和不可以回收的垃圾一一区分好。在我们的影响和指导下,NAOMI和LEO都非常清楚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每次有垃圾的产生会自己自觉分好类,但有一定数量的时候,两人就会一起自觉地到附近的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把它们有条理地放进各种不同颜色的桶子里面。方面回收和循环再用。
这个过程,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