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沙面领事馆建筑群古典复兴建筑券廊广州 |
分类: 家庭生活 |
法国爸爸和我说起,很怀念广州的沙面。很想再次和我重游旧地,追寻那甜蜜回忆的脚步。
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主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沙面建筑群的特色表现为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等。具有异国情调的建筑群,以及其承载的特殊历史,使沙面成为很多落足广州的人都会去看看的地方。
还记得1990年左右,他就和朋友一起,来到广州旅游了。和朋友一起漫步在这座小岛上。我说那时候我也每个周六日约上同学到那里打羽毛球呢。怎么我们就没有遇上呢。
缘分的东西,实在是非常的奇妙。如果缘分未到,即使两人擦肩而过,也不会打声招呼。突然间缘分到来,即使刻意的回避,也是躲不过的。
再次的踏上这个小岛,转眼也过去了十五年。还记得1995年第一和他回来广州,和我妈妈相见。相约在白天鹅宾馆.那时候,拖着个外国人在街上走,真是整条街的眼光都会注视着我们呢。当初也很担心我妈妈不接受这段异国的情缘。幸运地,我父母都是非常开通的人,只要是我觉得幸福快乐,他们都会支持的。
一切恍如昨天。现在再次踏足,已经带上自己的孩子,期间在宾馆内,LEO还充当我们的摄影师,为我两人拍下大量的美照呢。生命就是如此,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每一天,活着的本身已经是非常的精彩和美丽了。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同一个地方,同样的人物,一起携手了十几个春夏秋冬。
对比15年前的旧照,岁月都在彼此的脸上留下了痕迹。
不变的,是彼此的心。
我俩的感情,不需要激情的浪花。只像涓涓流水,静静地细水长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