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导学案
(2014-06-01 18:07:20)
标签:
导学案乡下人家教育 |
分类: 幸福课堂建设 |
《乡下人家》导学案
文/朱镇
附课文:
①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②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③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④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⑤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⑥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⑦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一、整体感知
- 给加点字注音。
几场(
2.全文各段的小标题是第①自然段
第②自然段是
第③④自然段是
第⑤自然段是是
第⑥自然段是是
3.第①②自然段写的都是
第①②③④自然段讲的都是乡下人家的
4. 揣摩全文的表达顺序。
从空间上来说,第①自然段讲的是房(
从季节上来说,①-④自然段讲的是(
从时间上来说,①-④自然段讲的是白天,第⑤自然段讲的是(
文章是按照房前无后的
5.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合并段意法)
(使用中心句法)
6.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二、深入探究
(一)品味第①自然段
1.表示有另外一种趣味可用词语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句话写了
而城市用
3.有感情的读一读,读出可爱和有趣来。
(二)品味第②自然段
1.品味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写的是(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中间作者没有使用顿号,而是用了逗号,这样写表明
3.乡下人家种的花都是
4.第二自然中有一对反义词(
5.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6.感情朗读。
(三)品味第③④两个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可以归并为一个逻辑段,原因是这两段分别写的是鸡和鸭,鸡和鸭都是
2.朗读,读出作者的这份惊喜之情。
(四)品味第⑤段
1.同样是吃晚饭,乡下人家吃饭的地点是
2.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这句话写得好,作者采用了
3.感情朗读。读出心中的这份羡慕和赞美之情。
(五)品味结尾段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写得好,因为它是文章的(
2.作者在全文当中写的这些场景都是城市里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