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与来日 死与往日 ”翻译辨析

(2012-02-24 17:05:58)
标签:

文化

分类: 古文心得

  《礼记》曲礼上第一,有一段落:生与来日,死与往日。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

   由秦川主编、三读国学馆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的四卷本《四书五经》是一套非常精美的书籍,本人读后受益匪浅。注译、译文、注音都很全面,制版、印刷很精致。

   书中译文为:服丧从死者去世的第二天开始,殡敛从死者去世之日数到第四日开始。与死者亲属有交情的,慰问死者亲属;与死者明交情的,哀悼死者。与死者亲属有交情而与死者没有交情,只慰问而不哀悼;与死者有交情而与死者亲属没有交情则只哀悼而不必慰问。

   对于“生与来日,死与往日”这一句,我不能同意编者的翻译。我认为应该译为:与生者有交情的人应该从现在和将来考虑来表达合适的礼仪,与死者有交情的人应该从过去的感情考虑来表达合适的礼仪。

 

   《礼记》虽是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的记载,其中多数具体规定已经与现今的社会发展不相符合了,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值得学习和借鉴,对于理解当代的人情世故仍有一定的帮助。如参加吊唁活动,参与者是是应该哀悼死者还是应该慰问死者亲属,《礼记》这一段说理就非常清楚,并合乎情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