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七个与一个的故事

标签:
意义健康成长亲子阅读 |
分类: 读后感言 |
实际上,这是因为我最近一直在看暑假儿童热剧《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不得就说,这部剧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师生情,令我大为赞叹。作为剧中的王大智先生,一边要做教书育人的严格老师,另一边又得扮演关怀入微体贴如己出的好‘父亲’形象;而剧中的七个孩子,出身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彼此的亲密关系更不同,自然会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矛盾,为些矛盾等着王大智先生去处理,去解决。到底王大智先生如何对待这七个孩子,而这七个调皮捣蛋又智力各不相同的孩子,最终又会被喜好传授国学知识的王大智先生教育成什么样子呢?这是令我很好奇而且兴奋的。所以,不得不讲,跟这部剧是有目的性的,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想得到师与生相处的融洽之道,以及高度理解师生如父子的真实内含。
看过《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的第二集,王大智与镇长刘一手坐在易太太家里招收学生的那一段,以及易太太请求王大智先生教育布仔,还有易先生对于请王大智帮助教育布仔的过程,留给我极深的印象。尤其是王大智先生的几句话,实在令人感叹万千。王大智先生所抱有的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的确是令现在的教育人,尤其是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学习,毕竟,他们所面临的教育者都是一样的,都是小初中学生。这点,需要大家关心和关注,并能领会后,融汇贯通到自己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去,是十分有利于自身的教育成长,以及理解教育的真谛的。
实际上,对于王大智与七个孩子来讲,我想最终的结果,就是教与学,父与子的关系。所以,一个与七个的故事,最终的发展结局,应该是和谐的,感动的,上进的,又是积极的,这种流动式的传播,可以从前两集的剧情里猜测得到。王大智刚开始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对布仔有着强烈的溺爱,那就是当铁锤和运哥来找做了错事的布仔(实际上是布仔拿弹弓打了运哥的脑门)的时候,王大智先生虽然与布仔刚认识不久,可是表现出来看却是一种类似于浓浓的父爱。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出,这位教书育人的先生,一定是一位充满爱心,责任心,对自己的学生有着充分保护能力的这么一位古板的先生。看到这里,心中难免有些微词,毕竟严师出高徒,若是让这样的先生教布仔,是不是会让布仔更得意忘形,从而失去本性,学得满身坏?所以,心中揣揣,但略一转念,又被剧情吸引。
后来的剧情恰好证明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对于王大智先生来讲,他是深知教育的过程的。对于学生来讲,可以给他们浓浓的父爱,但却不能给他们偏袒。就如接下来的剧情,当布仔再次闯祸后,王大智先生的处理方式,就是让铁锤和运哥找布仔自行解决。从这一层面上来看,王大智先生公平对待接下来每一位进入他学堂的学生。可想而知,铁锤和运哥都会成为他学堂里的桌前生,自然他不偏袒布仔,也不冤枉运哥与铁锤,恰好证明了他将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给予孩子们的是父爱,但却绝对不会出现偏心的差错。
当然,这里只提到了三位孩子,后面第二集里,招收学生的时候,又让我们看到了王大智先生的父爱情,公平心。当刘一手对有点发呆的竹叶清表现出一幅不喜欢的表情时,王大智先生却对此孩子表现了兴趣。而当刘一手对两位女孩子进行的大度夸奖的时候,王大智先生也没有暗藏开心之情,对两个孩子的喜爱也是表露无遗。从王大智先生对呆孩子以及机灵孩子的反应上来看,没有偏颇,无失公允,这点可以指导教育现代工作者,不管孩子的智力发育如何,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都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坐在自己教室里的孩子。
实际上,我写这么多,想要表达一个完整意思,那就是一个老师与七个学生,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如同一个父亲和七个孩子。王大智先生所带给孩子们的都是浓如父爱的关怀,关怀孩子们健康成长。而这种浓如父爱,又不如真正的父爱那般偏心,他却把公平与公正摆在每一个孩子的面前,让孩子们感受到他的父爱之余,又能理解凡事都讲因由,都讲公平公正。
作为一名当代的教育者,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必须尽量做到这一点,喜欢优秀一点的学生无可厚非,但绝对不能重此薄彼。尤其是对学生差一点的学生,纪律乱一点的学生,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能用如父母一般的关爱去教育和引导他们,让他们努力改掉坏毛病,尽早加入优秀学生的行列。那么,作为老师的你,还在等什么,向王大智先生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