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暴跌之后何去何从(2009-08-12 )

(2009-08-15 23:49:44)
标签:

大盘

股票

分类: 以前的分析

 

    6月29日,收盘后,本博发表博文,指数

大盘还有10%左右的向上空间,现原文辑录如下:

        大盘还有10%左右的空间

 

    4月13日的博客《另一种可能的数浪:目标位2767

到2973》中,我们对大盘的目标位进行了研判,今天

大盘今天最高2976,收盘2975,已经达到了我们的

目标位,由于大盘最近走得非常的稳重,稳扎稳打,

量能控制良好,所以估计大盘会超出我们2973的预期,

具体分析如下:

1、从政策面看,在三金上市前,大盘不可能出现大幅下跌,

   因为后面还有中国建筑、光大证券、招商证券要上;

2、前面我仿佛提到的成交量,只要不过分放大,就暂时没有问题的;

3、从指标看,目前我的中线见顶指标,离顶部还有10%,那就是3300左右;

4、从简单的黄金分割位考虑,100%是一个阻力位,1664的100%是3328;

5、前面已经说过了3000点是要摸一下,股指必须上涨,

  在3000点附近的人逼着空翻多,才会有较大调整。

 

综上所述,股指的中短期顶部大约在3300-3400区域

 

    大盘在上摸3478点后出现头部,可以说,我们是提前了一个

多月成功预测了大盘的顶部。

    7月22日晚,当天大盘暴涨83点,收长阳线,市场又是欢呼雀跃

本人在博客中撰文《大盘将迎来短期顶部: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指出大盘将在5-8天内出现了顶部,结果大家可以去看看。

8月3日晚,大盘三连阳,群情激动,大家欢呼新高在望,

本人发表博文《大盘并非高枕无忧》,提示了大盘存在的风险。

从8月3日开始,本人每天在东方财富网“牛市一万点”博客

和理想论坛“牛市一万点”专贴中发帖提醒,主题只有一个

“风险,风险,减仓,减仓”,昨天大盘收红十字心,我在

论坛中发帖,股指未上操盘线,调整未结束,今天早盘让大家盘中

反弹减仓,并且喊出了3000点必破的口号,今天大盘暴跌152点。

可以说,韩班很多同学,并不能真正领会我反复提示的风险所在。

庆幸的是,大部分同学跟着我重仓格力地产,到今天都几十个点的

收益,大盘这一波暴跌,对他们影响不大。

 

接下来,要说说,暴跌下来了,怎么办啊。刚刚在论坛上发过

一个贴,简单的计算了一下,现在原文张贴:

这一个回调有两种性质,一是一4浪回调,二是大二浪回调
一4浪回调,在2800-3000之间应该止跌
大二浪回调最起码得回调692点,到2786点,极限应该回调1121点
到2357点···················

这是第一种算法,很多人认为波浪理论不实用,实在是太小看了它,

上次我说过了,波浪理论教给我们的是对于时空的看法,简单的说

一个中期调整就不可能在2周内解决,也不可能在10%的空间内解决。

第二种算法,双头破位的算法,大盘目前已经双头破位,按照理论

这个头部3478,颈线位3200点,破位后最少跌幅应该在3478-3200=

278点,即2900点左右,记住,这是最好的情况,一般情况是,278点

的1.618倍,即450点,即要跌到2750点,还有极限情况,是278的2倍以上

那就应该在2644点。

http://img6.blog.eastmoney.com/ws/wshjz/200908/20090812162310293.jpg)" TITLE="暴跌之后何去何从(2009-08-12 )" />

第三种算法,从趋势线上看,上次跟大家看到,大盘突破了原先的趋势线上

轨,必然是加速上升,去寻找下个趋势线的上轨,通过调整,上轨已经找到

现在开始回抽,原先的趋势线上轨现在变成中轨,中轨在3120点,今天已经

破了,2天内如果回不去,大盘将向原来的下轨处寻求支撑。现在的位置在

2830点。综上所述,大盘跌破3000点是必然的,好的结果是在2830-2900点获得

支撑,不然就要回到2644-2786,极限位要回到2357点(虽然恐怖,但也绝非不可能)

大盘暴跌,明天有回抽颈线位3200的可能,希望大家把握最后减仓的机会。

http://img6.blog.eastmoney.com/ws/wshjz/200908/20090812162328826.jpg)" TITLE="暴跌之后何去何从(2009-08-12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