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拉维教堂比学校多!每个马拉维公民都有宗教信仰。所以不管是城里还是偏远的农村教堂随处可见,星期天路上一群群男女老少黑人都是去教堂做礼拜的。在这温饱成问题的国家,农村失学率达70%,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接受不到教育,只能一辈子说当地方言,一部分人长大了找不到工作,流浪到社会,为了生存去偷去抢!可悲!
10岁的阳阳和8岁的玲玲在国内已办好休学手续。他俩在马拉维上贵族学校。

马拉维一年有三个学期。这学期和国内一样,也在9月1号开学。8月中旬他俩去学校面试。回来时带回了一本介绍学校的刊物。那所学校建于英殖民地时期。几排陈旧的平房教室前有一个游泳池;左面是网球场;后面有个足球场。老师都是白人,收费一年3万多。大部分学生是白人孩子;黑人学生很少,黑学生的父母都是些政府高官或是做大生意的;还有几个台湾学生。学生的课外活动很丰富!刊物上详细记录了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每个学期都有孩子们表演的话剧。上学时间从早上的7.30到中午的12点,下午如果没有选修的课外活动课,就不用去学校了。
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儿子看了啧啧称赞:“多好呀,太轻松了,我也要在马拉维上学!”确实中国教育最严的省在江苏,江苏教育最严的在我们南通的海门和启东。从一年级开始全托寄宿在学校的儿子,早上7.30的早自习到晚上8点的夜自修,学习时间之长惊人,而且学校注重“分数”,学习的课程越来越难。但我们考虑到待在马拉维不是长远之计。如果以后回国了中文跟不上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还有医疗条件的落后,都值得考虑!
7月8月对航班来说是旺季。虽然老公8月头就去航空公司确认机票,但最早安排在8月30号,9月1号到家,因为要在南非约堡机场待20多小时。旅途的劳累并没有减少儿子的好动,好象有使不完的劲,机场上拉着行李飞快地跑着笑着。最开心的是吃飞机上美味可口的飞机餐。
回国以后,看动画片不再是儿子的最爱,他慢慢地喜欢看中央台的“讲述”“探索。发现”“走进科学”(在马拉维卫星电视只能接收到中央4频道)
这次的非洲马拉维之行: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儿子,不光体验了异国风情,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马拉维的贫穷与落后。我想对他以后的人生有点启发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