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7日

http://s16/mw690/001MUh9Bzy6HnHLQCHJ5f&690
独角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导演孟京辉&主演黄湘丽
3月14日
孟京辉:谢谢大家,我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导演孟京辉,再次欢迎大家。我首先介绍一下黄湘丽,黄湘丽是2008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直接到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做演员,这些年她一直演了各种各样的小角色和大角色,比如《桃色办公室》里的“八百标兵奔北坡……”的大舌妹;然后还有《蝴蝶变形记》里的“小白兔”——一个堕落少女;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三个橘子的爱情》里的“丽丽”和《恋爱的犀牛》里的“明明”。前段时间我们算了一下她在戏剧舞台上战斗了五年半的时间,这五年多时间里她演出了1500多场,也就是一年52周,去掉星期一不演出,也就是说她几乎天天都在舞台上在战斗。一个娇小的女演员,她不是北京人艺的演员,不是国家话剧院的演员,不是任何什么文工团的演员,她没有各种各样的那样的演出任务,她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舞台剧演员,一直的走到今天这样,我们看到她可以在舞台上承载特别强烈的、特别丰富的一些内容,觉得可以做一个她一个人的独角戏,唱、念、做、打全都可以,这是虽然京剧里的说法,我们没有“打”,但是其实在里面有现代舞等等都是通过专业的训练呈现出来的,我们首先给她更多掌声吧。
2013年的春天,我们决定要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做成一个舞台剧,这中间我们进行了很多的训练,包括奥地利很著名的舞蹈家Doris对她的肢体训练,还有她自己编词作曲创作了很多歌曲,
观众A:孟老师您好,因为我从事专业的问题,主要问现场舞美场景的布置。刚开始我看到这个景,感觉好像是不是跟房间有关系的,这三层叠加一起是不是代表“客厅”、“卧室”、“厨房”之类的……但是后来看演员从少女时代到青年时代再到成年时代的这几个转换,还有几段是演员在边缘走的一个过程,印象最深的是换衣服的时候的那个场景,还有中间几段舞台变成红色、绿色、蓝色等等……我就是想问这个几个场景的转换和这个三个层次的结构设计有什么联系?
孟京辉:最早我们还真的想做成八个房间,所以我觉得你还挺敏感的……这个八个房间我们想每个做成不一样的颜色,然后不同的颜色代表这个“陌生女人”不同的心情,比如和爱的人在一起后第二天早晨应该是青蓝色的,当她自己特别郁闷疯狂的时候是红色的……想过这种,但是那样相对来说我们在完成的时候就会显得太满了,后来我们的舞台美术设计张武,他说几个空间不要有那么多的区别,就像你说的,她更多的在空间的边缘游走,其实就是显示出她内心的空间。她内心的空间是什么呢?我们叫做是“一块碎玻璃”,这是演员或者角色的一个心里空间,这样它有锐角、有利刃般的东西、有威胁感,同时这几个空间又没有那么具体,可以让观众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所以就变成现在这样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回答了你的问题,但我们的创作过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观众A:
孟京辉:谢谢。
观众B:您好,我从高中就读过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本小说,特别喜欢。然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我爱你,与你无关”,我想问我们的演员,我们知道您在舞台上说了很多很多台词,那里面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黄湘丽:特别特别多,但是现在唯一闪现出来的就是“没有你,我就不愿意高高兴兴得活着”。
观众C:两位好,因为我专业的原因,我毕业论文写得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想问一下两位,在创作这部剧的时候……因为我们知道,徐静蕾也翻拍过这部作品,两位在想表达主人公内心比较绝望和对W先生炙热的感情的时候有什么区别,或者是能多表达出一种怎样的感情?
孟京辉:电影是我很长时间以前看过的,我印象中最多的是姜文在里面憨憨的笑容但是又很矛盾的男人的那种心理,我们在拍这个剧的时候除了了这个小说我们没有看那个戏,因为我们是完全想创作一个完全的新的一个东西。
观众D:谢谢您,我想分别问两位不同的问题,首先问孟老师,其实在这个戏最开始是一段德文,这个其实是给我一种很复古的感觉,一下带进了我看小说的感觉,但随后又设置了很多现代的元素在里面,其中比如说又重金属摇滚或一些不同的声音的出现,包括丽丽的表现也是更加的现代,有一种不是像看小说让人哭得稀里哗啦的感觉,反而是有一种跳出来的感觉。然后另外一个就是丽丽在演这个戏时候并没有表现出那个女孩儿本身特别可怜特别悲惨,或者是像徐静蕾那种很唯美的感觉,而是经常会出现比较……怎么说,不是非常美的一些动作,或者是很夸张很癫狂,这种很荒诞的一些表现,这个听一下您当时的初衷是怎么样的?
另外我也想问一下演员,就是可能每个女孩儿都会曾经那么的爱过一个人,但是真的能把她的这个爱发挥到这么久远,最后能……至死,就是说这一生一世“one
孟京辉:我觉得你说到第二个问题,我们还是最好尽量不用所谓道德的东西来衡量一个唯一作品,因为,如果你一旦要用道德来解读,相对来讲,你得到的东西稍微有一点儿点儿窄。所以,我觉着要用一种质感吧,这种质感就是说我们要创作这个的时候,比如说原剧中……你刚才的解读特别对,她其实有一种并不那么唯美的东西,比如她的少女的那种笑,其实我看着都挺烦的(众人笑),她后面,比如说她对她自己身体的在关键时候的某种破坏,我觉着其实让这个女人变得丰富了,让她的质感变得颗粒感更强。如果说从头到尾,按照茨威格的语言的表象来说,当然是一个女人的抒情,但是我们在建组的第一天,就说了一句特别重要的话,叫“抒情是一种糟粕”,把这个作为我们创作的警醒,我们坚持。我觉得完全的抒情,完全的毁灭,都是跟茨威格的简单的回应,从我导演创作来讲,我希望把一个女人的不同的质感、状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观众的心理的不同的质感也被诱导出来了,这有一种剧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更过瘾一点,这是我的想法。
黄湘丽:我还在想导演刚才说的话,关于这个女人,因为你们看过小说,看过电影,她给你的印象都是这样的。文字本身也是一种抒情或者一种叙述,但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就在想,如果只是表面这一面的话,太亏了,而且不好看,我们一定要发掘原作小说字面底下所隐藏着的,没有被写出来的,这个女人性格的其他方面,我们要把它挖掘出来。曾经有人问过我,你觉得她恨w先生吗?
观众E:我比较关心演员,当你演了很多场,每天都在演同样的剧,我们都看到声嘶力竭,投入了很多感情,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非常辛苦的一个活儿,那么我就想问每天这样重复演,这个情感怎么把控呢?会不会演到自己可能晚上回去睡觉都会有影响……我们就是担心会不会可能崩溃……因为一定要投入情感的,没有感情演不出来的……
黄湘丽:谢谢你,是这样,一直演到现在,我现在还在学习就是每天怎么样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一个差不多的高度,不能太down,不像你说的,演出完回家睡不着觉,或者演出之前整个下午都要酝酿自己的情感,没有,可能这个过程在排练的时候都已经全部用尽了,在排练的时候其实对一个演员是更重要的,我当时记得每天下午1点排练,一直的到晚上,有的时候是凌晨,你那一天的时间,十几个小时泡在排练厅里面,就一直在排,那个时候是整天的都在沉浸,但是演出的时候没有,演出主要是这两个小时之间,然后提前一个多小时两个小时来,让自己心情放松,白天更多的时候是去做其他的事情汲取新鲜的能量,然后演出之前让自己的心情平静的站在舞台上,用一个新鲜的能量来演出。我不是在重复,其实我每天的演出都是新鲜的,我可能尝试在几个地方会有不同的处理,如果看过第一轮的观众来看第三轮会发现有很多地方都有改动,这也是我们保持新鲜能量的方法。谢谢。
观众F: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两位,从个人角度讲,看完这个小说这个故事,你觉得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孟京辉:男人还是有两下的。(众人笑,鼓掌)
黄湘丽:我觉得,用导演昨天的话说“当你在跟悲悯进行对话的时候,你能够获得对生活的另外的一种能量和力量,你能更好的活下去。”谢谢。
(本次演后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