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身”到“养生”:心放松,身自在,无纠结,健康可期

标签:
甲亢中医杂谈 |
分类: 养生/治病 |
西湖边,桃红柳绿,气清人和,一对老年情侣相谈甚欢。
http://s2/mw690/001MUgGKzy7ah8dfeF3c1&690
苏堤最美是杨柳,“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http://s12/mw690/001MUgGKzy7ah8fN9hhfb&690
除了中医养生,我还喜欢吃喝、旅游、人文。
去年夏天作为养生旅游达人参加过广东省旅游局组织的中医药养生之旅,对中医药感兴趣的亲可以点这里查看《夏日养生:来一场清凉养心的中医药之旅》。
今年春天,和闺蜜小夕“预谋”了一场春日养生之旅。
我和小夕不是同学、同事,得病走投无路时遇到她,因对中医养生共同的见解而结缘,遇到彼此,都觉得是一生中最美好的缘分,以后我会写一篇她身心蜕变的高能故事,有兴趣的亲欢迎到时围观。
这次杭州行,从订机票、住宿、行程,到出行期间美食、交通,基本都是我在安排。小夕问我会不会不爽,我们早已是“真小人”,有不爽一定会一吐为快。在以前,我一个人做这些事会因选择困难症而焦虑不爽,这次却非常自在享受“做主”的感觉。
连续几天身处西湖的美景之中,眉心放松了,视力清晰了,心胸打开了,琐事消散了,对生活很自然地生无限美好的想象,未来的一切也都清晰明朗,头顶似乎装了一根天线,与天地和未来同时连通,身体被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
养生几年,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养“身”的层面,甚至前几年也经历过JT叔叔说的“神经兮兮”的阶段: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给自己制订了无数的规矩,最后变得谨小慎微、固步自封。这种因为养“身”而带来的紧张束缚感,与不循天地之道的懵懂混乱感,本质一样。
懂很多养生知识,但不快乐甚至死气沉沉,那不是我想要的状态。
我理解的养生,应该是养出“生机”,如同春天的草木舒展有活力。
去年脖子和腰分别扭到了(从杭州回来,去年腰扭到的旧疾又发作了,改天再写),去年找过两次深圳正安医馆的包毅大夫,他一边给我针灸按摩,一边和我聊天,说我肌肉太紧张。我坦诚地和包毅大夫说,我从小就活得很紧张。包大夫说,那你要去找到原因。
读JT叔叔的《修道病》时,就发现我自己是典型的长期紧张压力导致自律神经失调。找原因是个漫长的过程,这几年上身心灵课程、看心理学、学中医、练功、记录,一步步向内觉知探索,如同剥洋葱,每一次都以为剥到了中心,结果每次都发现还有更深一层。
因为有天生的缺陷,所以有很多内在的恐惧,恐惧外界不能认同自己,恐惧自己不能如同正常人一样获得好的生活。因为不同于常人,所以太想变得跟常人一样,表现在外就是好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强烈的控制欲和抓取感。
没有真正接受有缺陷的自己,所以无法爱上自己,也无法活出真正的自己。一直想要获得外界的认同,无法与内心取得连接,也就无法走上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得特别纠结。
越紧张,越纠结。
越放松,越自在。
也许放松就是人生的功课之一。每个人生来都有很多怕,很多不自信的部分,成年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攒能力、打怪通关、积攒自信、收放自如的过程,到最后,终于“如婴儿乎”。
这些年,一直在解决肉身的病痛,治好了甲亢,治甲亢西药副作用引发(医生是这么说的,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的类风湿。
有很多网友给我推荐了各种各样治疗类风湿的方法,有偏方有名医,在此一并谢谢你们的关心。有的方法我目前没有条件做到,没有采用;有的我采用了,但用在我身上效果有限;
自从读到JT叔叔的书后,我已经不执着于用某个方子或者找某个厉害的中医在短时间内治好类风湿了(有的人也许可以)。我明白了我的病因(甲亢也是一样,从源头找病因很重要哦),我需要的是消融深藏于内心的恐惧,释放向外抓取的紧张感,让心回归正位,不再摇摆不定,回到一个安定自如的状态。
去年这个时候遇到了方医生,挂号长聊了1个小时,觉得方医生的观点和JT叔叔的观点在不同的维度上启发了我,方医生说“病到了这个层面,医生可做的很少了,只有靠自己。”如同电脑,中毒太深,就只有重装操作系统了。
即使暂时治好了,原来根植于内在的那一套系统不重建,那么一切生活程序又将在原来的操作系统上运行,再次中毒。
有关心我的好朋友专门介绍我去她工作的公司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基因疗法,承受不起几十万的费用,且与她深聊后,发现想要不复发,必须转换身心的运行模式。否则就会是我这样,甲亢治好了,会再来个类风湿。
这也是为什么我远离原来的工作和生活,搬到了都市边缘,离开了旧的价值系统,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且无法靠“努力”完成,如同身体僵硬的人练习某个有难度的瑜伽动作,并不是强行做到那个体式,而是用足够的耐心向内觉知,与身体获得连接,读懂身体传递的信息,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日进一卒,最后水到渠成轻松达成。
遵循自然规律,过好每一天,处理好每一件工作,珍惜好亲人朋友,吃好每一顿饭,重视每一天的锻炼,如同等待一朵花开,静待身体重新调整秩序循环到正常的轨道。这就是我这几年应对类风湿的日常策略。当然,该看医生时我也看医生,也乐于尝试很多其他的治病方式,日后慢慢分享。
慢慢地忘记了我要放松这件事,也慢慢地不怎么把自己当作病人了,工作之余,和朋友聚会,学习,吃喝,玩乐,写作,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感觉自己慢慢放松了。
这次杭州行,看风景、品美食、玩旅拍、睡大觉,夜行西湖边,雨拍灵隐绿,龙井茶园悟自在,安缦法云破执念,身心深度滋养。
心轻松,身自在,无纠结。
虽没有在清明节按传统回乡祭祖,但清醒明白地活出生命最美的状态,又何尝不是对先祖之灵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