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林达《近距离看美国之3-我也有一个梦想》

(2015-01-20 17:27:17)
标签:

林达

近距离看美国

分类: 读书
《近距离看美国之3-我有一个梦想》有很多好:

故事讲得很精彩,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被作者娓娓道来,读来丝毫不觉得枯燥;作者列举的案例让我明白:有时,民主也会很荒谬;一个制度的建设,需要几代人持续地反省和完善;美式自由,是基于对所有生命的平等和尊重……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还无力也无心去改变社会,我坚信,普通人改变社会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给别人添堵不给社会添乱。

所以,看这本书,我想的最多是,普通人,可以从美国人100多年种族制度的发展中,借鉴到什么。

美国独立战争起草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是美国立法和建国的基础,从书中可以看到,不管美国人最后面临多少挑战司法的案例,最后遵循人道主义,即使在《独立宣言》中找不到答案,那么也遵循自然法。因为自然法的原则,是美国人建国思想的基础。

在这一思想原则构建下的美国社会初期,种族制度只是处于一个雏形,但是种族冲突以及白人的人道主义自觉之下,种族问题在各种司法案件中逐渐暴露,引发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自省,在这一个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司法案件中,种族制度和司法制度都得到了完善。

这样的宏观历史进程,跟一个微观事物的发展进程,诸如一个优秀产品的诞生,非常相似。美国人遵循的是自然法原则,即天赋人群、人人生而平等;优秀的互联网产品,遵循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和一个制度一样,优秀的产品需要用户在使用中不断反馈,产品不断升级,最后在不断完善更新中成为标杆产品。

个人觉得,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个人发展,或者是项目运作,如果基于“原则-执行-反省-完善”这个大框架去做,最后结果不会太差。

我想起了逻辑思维中有一期,罗胖讲到李鸿章“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即在现有条件下,能做一点就做一点,直到最后条件成熟,能一举功成。

今天,我们做太多事都太急功近利了,不断地换原则,不断地换方向,或者做到一定阶段,不愿意反省,不愿意改善。

作为个体的人生阶段,有时和宏大的历史进程真的很像。

遵循一个大的人生方向,走下去,途中会有挫折,我们去面对,反省、总结,更新自己,到最后,更新到一个我们自己当初都没想过的一个好版本。

我是一个小人物,解读这本书,也是小人物的视角。

还必须说的是,不要低估人性的恶。当人性的恶和善交锋时,只有理性和人道主义闪耀真正的光辉。这也是我们在面临人生歧途时的一个重要抉择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