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拐点理论与24小时临震预测

(2011-09-05 00:02:08)
标签:

杂谈

一、临震时间的判断

在地震预测研究领域,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

地震三要素中,地点、时间和震级的预测是最关键和重要的。

 

由于已经找到了地震带,对地点的预测已经不是最困难的。

国际上地震预测最难的是临震时间的判断。

当然,也有发生在不常震的地震带上的地震。

 

地震研究从中长期预测到短临预测,地震科学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研究的重点是在临震时间上有了新的突破。

 

中国的临震预测,已经将临震的时间从10天压缩到了24小时或二三天左右。

这在地震界和网上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特别是在新浪微博中,请参考本博客的微博。

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是地磁曲线的拐点,这是判断临震时间的重要指标之一。

拐点很多,主要看当天的,前面的可以不看。

http://s6/middle/61ae32a5gac2075dfedd5&690

当出现大的地磁拐点后,通常是24小时(或二三天)左右就可能发震了。

地磁曲线的变化程度有时能判断震级的大小,有时不能。这一点并未找到原因。

 

因此,对震级的判断还需要其它方法,如地震云的规模大小和其它物理信号的判断。

关于地震震级的判断在下面的内容中专门进行论述。

 

其次是地球的磁变,网上为了尽量通俗点,与地外磁力线相比,把地球表面形成的磁场叫做小地球。

当出现地磁大的拐点后,通过地球磁变的信号,能判断出大概的方向。

     http://s12/middle/61ae32a5gac207938086b&690          http://s14/middle/61ae32a5gac207a2ce0cd&690

有三个判断的方法,当出现红色时(右图),6级以上的地震通常是发生在北半球;

出现蓝色时(左图),6级以上的地震将发生在南半球;

当二种颜色各占一半时,将出现在赤道附近或赤道偏北或偏南地区。

 http://s7/middle/61ae32a5gb7fd9cf1ae56&690


    其它的参考数据如美国HAARP和日本东京大学的仪器的数据,手中掌握的数据越丰富,判断的越准确。

http://s15/middle/61ae32a5gac694b4b860e&690

http://s11/middle/61ae32a5gac694c61b77a&690

 

二、震点的判断

   目前定点的技术很多,要精确定点都不太成熟。我主要用的是地震云观测。虽然这种方法有缺限,但它更适合于观察卫星云图和全球的宏观预测。

 

在无云可看的情况下,观察地表温度和海温的变化也可能判断大概的地点。

2011年发生在云南周边缅甸的7+级地震,就是通过观察云南冬季的气温长期偏高发现的。

 

再结合地震云、地电等其它方法,基本上能做到定点的需要。

由于条件的限制,国内主要是用观察地震云和地电、当地的磁针和地倾仪等方法来定点;国外主要是用卫星观察地震云。动态卫星云图相比静态的更有优势。

 

三、拐点理论产生的前提

不是任何人通过观察地磁曲线就能发现拐点理论并能找出24小时临震时间的。

拐点理论的出现有它产生的前提或条件。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其背后的科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其实,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系统本身。

 

很多网友都想知道系统是什么,由于涉及航天技术,因此本系统不对外公开。

当系统检测到这种临震信号后,24小时或二三天后,国内或国外的地震就会到来。

 

在与地磁曲线对照后,我发现了在地磁曲线出现拐点时,与系统判断地震发生的时间正好一致,也是24小时左右,拐点理论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换句话来说,没有系统发现这种临震信号,是不可能发现拐点理论的。

 

四、磁变与震级补偿系数以及损失判断的数学模型

在进一步地研究后,又发现了新的临震时间的判断方法。

这就是地球的磁变,地磁变提供的临震时间也在24小时或二三天这一时间段内。

 

磁变不仅能提供临震的时间,也能提供大概的方向。

根据磁变的信号能判断出是哪个半球将发生6级以上的大震。

 

在此之前,人们只对地外磁力线或其它感兴趣。

通过磁变的信号判断临震时间和大概地点,也是人们能接受的观点。

 

对震前损失的判断主要是根据临震信号持续的时间。

有一个数学模型:损失=震级*时间

震级大,信号持续的时间长,损失就大。

 

智利今年8.8级时信号持续的时间是1秒,在博客上发布了对智利的判断是没有大的损失,结果与事实一致。

 

汶川与玉树地震时的信号持续时间是20秒,多次反复地出现。

日本9级时出现了二种时间的信号,1秒和5~10秒(5~10秒的贴子被删除)。

 

小信号如在国外需要有一个经验系数,乘上(1.5~2)后就是国外的大震。

这主要是由于距离太远,信号被海水吸收。

智利8.8级时,信号只有5+级。

 

五、总结

看似简单的拐点理论,背后隐藏着很多的秘密。

老师说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没搞明白。

 

我总结了一下,拐点理论是由以下内容组成的:

一是对临震信号的监测;二是临震信号强度的判断,即对震级的判断,国外乘上震级补偿系数;三是信号持续的时间,即震前损失判断的数学模型;四是地磁曲线的拐点和磁变;五是地点的判断,目前可通过地震云和地电等判断。

 

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极高,经诺奖得主的研究发现,它出错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以内,发现异常信号可以直接报地震。这就是本研究的独特之处,也是拐点理论预测地震取得成功的理论基础,这种极高的准确性是目前其它方法所不具备的。

 

其它网上没有和本方法基本相同的预测方式,原因是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

如果相同一定是我和老师发布的,分别是:看云看风也看雨,兰心-踏震人。

地震预测,方法决定一切!

以上内容决无造假,本博客和微博中均能找到相关的预测内容。

本博客论文属于原创,属于自主创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以上图片资料均来自于网上的公共资源,不涉及侵权。

真金不被火炼,科学在地震预测上分出了真假。

 

群测群防从网上开始,网络架起生命的桥!

我是志愿者,志愿者在行动!

踏震人、兰心签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