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画家萨贺芬·路易的画

素朴艺术(nave style)“素朴艺术”意指纯朴天真的艺术,也被称为“现代原始艺术”。是19世纪末法国出现的一种以阐发人的原始本性为宗旨的绘画风格……
http://img.bimg.126.net/photo/Y3svO117AlxQJE4m0rBKpg==/4859102522957394251.jpg
http://img.bimg.126.net/photo/lJm0tYTKc_7R_FiLLa0Xeg==/616993148950502862.jpg
http://img.bimg.126.net/photo/jgh4h7vJmGiBHCkncdi6PQ==/3417669167221694162.jpg
http://img.bimg.126.net/photo/A712hBoiIFOm7zAd7G_rdA==/616993148950502858.jpg
http://img.bimg.126.net/photo/40aVYRClA6THyKST4Mwaaw==/3984841245294283473.jpg
http://img.bimg.126.net/photo/ksx7nhvug9lqyNZMGjn1Hg==/3984841245294283476.jpg
http://img.bimg.126.net/photo/Q9eTQnXudPFeetG6HAE7rA==/616993148950502860.jpg
我的好朋友,女诗人衣米一对萨贺芬·路易的绘画如此理解:“花开花落。。。殷红深沉似血,明黄质朴浓烈,蓝紫诡魅如暗夜,鲜艳欲滴的大胆用色动人心魄,密枝繁绕的丰满构图更是美得令人不安,寄存着一个灵魂的窒闷的悲苦、晦暗的煎熬、梦想和颠狂、蜷缩和绽放,层层叠叠的树叶看似叶子,又似涌动的昆虫,或被切开的鲜肉。骚动的,纠缠的,灵与欲的水乳交融,是盛开在纷扰尘世的天外之物、艳丽奇葩,生命的磐涅,鲜活的灵动,繁华如遗梦,明媚如花火”

《塞拉菲娜》海报
第34届法国恺撒奖上,法国文艺传记片《塞拉菲娜》横扫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在内的七项大奖,爆冷之余,也将一名在历史中鲜为人知的朴素派女画家的生平铺陈在世人眼前。
该片讲述了一战期间,一位清洁女仆成为法国画家萨贺芬的传奇故事,她的画作不久前在巴黎的博物馆展览。
海报上,旷野天低,女画家提着柳条筐,穿着朴素的衣裳,吹过原野的风抚摸着面颊。这样意境的画面显得干净朴素,简洁随意。这就是《塞拉菲娜》(《Séraphine》)的风格,娓娓道来,却朴实、真诚。
横扫七项恺撒奖的《塞拉菲娜》已经成了法国文艺界当下最热的话题,导演马丁·普沃斯特用平淡的叙事手法,约朗德·莫罗用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法国女画家萨贺芬·路易(Séraphine de Senlis)的传奇一生。花落花开,电影让一个被湮没在大众视野里近百年的朴素艺术家又重新显露身影。
1864年,法国朴素派的女画家萨贺芬出生在瓦兹河畔的奥维尔,父亲是名钟表匠,母亲是牧羊女,她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牧场和学校里度过。1882年后,她便长住在桑利斯,成为专门帮人做清洁的钟点工,同时身兼数份帮佣,只为了多攒钱买画具颜料。影片里,钟点工的萨贺芬裹着灰蓝的衣裳,体态臃肿,样貌也无奇,穿着加了衬裙肥大邋遢的裙装,步履更显蹒跚,白天她忙碌在工作之中,晚上则在家里用猪血、草叶汁自制出天然颜料,虔诚的她坚信有守护天使在保佑她,她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边唱歌边绘画,身旁有烛光和圣母相伴。
这样的状态持续到1912年。德国艺评收藏家威廉·伍德搬到桑利斯,萨贺芬正好负责打扫他的房子。在杜佛夫人的一次晚宴上,伍德偶尔在角落里看到一幅苹果静物画,意外发现这般精湛的画作竟然是出自清洁工萨贺芬之手。从此,萨贺芬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致力于“朴素艺术”的伍德买下了萨贺芬的全部画作,并决定为她举办一次画展。但生不逢时,这样的好景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止了。伍德不得不逃离法国,走之前他嘱咐萨贺芬:“你要一直画下去。”在战乱中,伍德遗失了萨贺芬所有的收藏。
战争使得萨贺芬失去了工作,靠着积蓄和别人的救济度日,一贫如洗的她却仍然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疯狂地绘画,用创作渡过混乱的战局。直到1927年,伍德返回法国,在香堤伊的桑利斯之友艺术社的画展上,他再一次看到萨贺芬的画作,他决定要支持她成为画家。影片里,当伍德找到了萨贺芬的住所,大门紧闭,门把手上挂着“萨贺芬小姐在忙,请勿打扰”的字条。伍德轻扣门扉,萨贺芬出来只说了一句:“你回来了。”语调平淡,却隐含深情,她眼神清澈,回报伍德一个天真的笑。伍德决定提供萨贺芬所有的画具,并在财力上大力支持她,让萨贺芬可以专注地画画。
从未接受正规绘画训练的萨贺芬,灵感就是她最熟悉的自然风光,植物昆虫,水果花朵,这些都是她最常表现的题材。她最鲜明的风格,是把植物结合羽毛等组成重复的装饰性图案,偶尔疯狂地点缀睫毛和着火的丛林,强烈的反差远看就像一团着了火的树林。她说,“我的灵感来自天上,是上天引导我去画。”
在伍德的赏识和资助下,萨贺芬渐渐受人瞩目。她开始挥霍,挥霍着她的绘画天分和伍德的钱,从颜料、画笔到厨具、服饰,再到房东的大房子,昂贵的婚纱礼服,她渴望能在巴黎开画展,渴望能够脱离人生的贫困坎坷,渴望收获一段渺茫的爱情。
1930年,在萨贺芬首次参与朴素派画展的3年后,经济危机席卷了世界,也搁浅了伍德的事业。伍德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无力再购买她的画作,更不用说举办画展。人生的大逆转也带给了萨贺芬难以解脱的痛苦,她陷入了精神错乱、被害妄想症的幻觉世界,被安置在一间精神病院里。即使她的作品展出、卖出,伍德都无法与她见面告诉她实情。影片里,萨贺芬在被带进精神院前,披着雪白的婚纱,将银器挨家挨户送给邻居,她自言自语,眼神空洞,神情恍惚。在精神病院里,萨贺芬遗忘了所有,天使的声音,巴黎的画展,伍德先生,她的绘画,还有她自己。1938年,伍德被德国剥夺公民身份,财产被法国没收,但他还是帮助萨贺芬搬到独立的疗养房里休养。影片的最后,萨贺芬穿着黑色的衣服,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长满青草的山坡上,在葱郁的大树旁坐下,草长莺飞,微风轻轻吹拂,她独享着她的安静。
1942年12月18日,萨贺芬孤单过世,伍德1947年在法国西南部也寂寥逝去,但他在去世前成功地履行了当初的诺言:在1945年,他终于在巴黎法兰西画廊为萨贺芬举办了个人画展。
影片中所呈现的萨贺芬画作都是装饰在世界知名馆廊的经典之作,例如巴黎的马约尔美术馆(Maillol Museum, Paris)、尼斯的国际素朴艺术馆(Museum of Naive Art, Nice)。
素朴艺术(nave style)“素朴艺术”意指纯朴天真的艺术,也被称为“现代原始艺术”。是19世纪末法国出现的一种以阐发人的原始本性为宗旨的绘画风格,强调艺术的天生自然、原始纯真,创作者无师自通、风格独特,不受既有的艺术法则束缚。它在流派纷呈的巴黎画坛,显得特别瞩目。但是由于这种原始主义缺少表现主义那种激情,也无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它既不像在重现人类的童年,又显得稚拙味十足,令当时不少鉴赏者反感,因而少有追随者。代表人物有亨利·卢梭,路易·维凡、凯米尔邦·波瓦等人。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罗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