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2013-03-21 19:40:51)
标签: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民族英雄

韬钤深处

分类: 人物志

    韬钤深处  

 戚继光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期写下的诗作《韬钤深处》,"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一个"横戈马上"的将军在抵御外侮战争中所表露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思想品质。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从小就立志疆场,保国卫民。其父戚景通,官至都指挥,明嘉靖二十年(1544),戚继光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任浙江都司签书,次年秋以参将分部宁、绿、如、驻台州。     

    在整个明人,倭患"惟浙江为最",而浙江又以台州为首冲。明正统四年(1439)五月,对台州人民来说,特别是对临海桃渚人民来说,是一段永远都无法忘却的时日。    

    据明佚的《国朝典汇》记述:数千倭寇分乘四十多艘战船突袭桃渚,攻破城池,大肆屠杀,他们的手段极其残忍,一时之时,"官庾民舍,焚劫一空,驱掠少壮,发掘冢墓,束婴竿上,沃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笑乐,捕得孕妇,卜度男女,刳视中否为胜负饮酒。荒淫秽恶,至有不可言者",桃诸内外,"积骸如陵,流血成川,城野萧条,过者陨涕"。     

    在明代,造成倭患以致倭患发展到如此炽热的程度,不但有重要的外部因素,也有深刻的内部因素,社会根源十分复杂。     

    沿海倭患在元代后期就已开始了,就外部而言,由于日本出现国内战争,大批浪人、武士流窜至中国沿海,不断进行军事骚扰,茶毒百姓。内部原因与当时的局势有关,新建立的明王朝为打击元未地方割据势力的残余,全面实施海禁,造成市舶中断,大批商人无法开展海外经商,因北对朝廷不断产生不满绪乃至违禁出海。每遇倭寇,他们不但不协助政府,反而为倭寇通风报信,有的乃至直接与倭乱。另一方面。原先的地方割据势力残部和一些地痞浪氓相继成了海盗,相互勾结,《明史·兵志》就明确记载"时(方)国珍及张士诚余众多窜海岛间,勾倭为寇"。海盗与倭寇合流,致使势不可遏,愈演愈烈。

    蹂躏东南沿海的倭寇不同于普通的海盗。海盗大多是乌合之众,只要抄掠财物的目的一经达到,随即呼啸而去。而倭寇则不然。他们登陆以后通常要建立根据地,有时还围攻城池。这些海盗头目声威赫赫,和当地的士绅互相勾结,甚至结为婚姻之好。他们公然在沿海修理船只,而且勒令村民接受他们的传讯。这种海上权威虽然尚属萌芽,但任之滋长发育,则必然会威胁我们这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 

 

海盗肆无忌惮的活动,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强硬的对策。然而冲突一开,明朝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虚弱即暴露无遗。一旦发生战斗,有的部队干脆望风而逃,有的部队虽然敢于迎战,但由于墨守密集队形的战术,往往造成一人失利,万人奔溃的后果。 

倭寇在入侵的初期几乎战无不胜,主要原因在于战术的优势和武器的精良。1555年戚继光调赴浙江新任的时候,一股5070人的海寇竟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登陆后深入腹地,到处杀人越货,如入无人之境,竟超过杭州北新关,经淳安入安徽歙县,迫近芜湖,围绕南京兜了一个大圈子,然后趋秣陵关至宜兴,退回至武进。以后虽然被歼,但是被他们杀伤的据称竟有四千人之多。而南京为本朝陪都,据记载有驻军12万人。这样的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亦当称为罕见。 

 

面对这样令人焦虑的局面,戚继光的任务决不仅止于单纯地击败倭寇。他首先要组织一支新型的军队。戚继光着手组织他的新军,兵源不是来自军户和卫所,而是另行在浙江省内地招募的志愿兵。戚继光的募兵原则是只收农民而不收城市居民。他认为来自市井的人都属于狡猾无赖之徒。 

戚继光的做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这种支持,戚继光在对士兵所作的训话中就告诫他们应该知道感激。他说:你们当兵之日,虽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这银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办纳来的。你在家哪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想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养你何用?就是军法漏网,天也假手于人杀你!” 

道德义务的劝说加上群众固有的宗教信仰,使戚继光得以在所招募的新兵中建立铁一般的纪律。 

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戚继光创立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叠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 

戚家军的胜利记录无出其右。从1559年开始,这支部队曾屡说攻坚、解围、迎战、追击,而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溃。除了部队的素质以外,主帅戚继光卓越的指挥才能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戚家军多次取得的胜利使他们威名远播,这种威名又促使土兵更加斗志昂扬,他们可以在几小时之内攻克其他官军几个月之内无法解决的倭寇据点,歼灭敌人。 

戚继光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戚继光自己也做到了武将的最高官总兵。不久,又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军务,领兵镇守北部边关。他到任后,根据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创建了以火绳枪炮为主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缁重营,并使各营成为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协同作战的合成军。同时,在旧长城的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原有的边墙,在重要地断修筑重城重墙,并在长城沿线创建了空心敌台,从而真正建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强防线。他在北方御边的16年,边备修饬,蓟门安然。在繁忙的军务之中,他还抽空写作他的军事著作和诗文。他的第二部军事著作题为《练兵实纪》,刊印于1571年。9年之后又刊印了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 

戚继光在 4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或在东南沿海扫灭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练兵御边,使蓟门安然。和戚继光同时代的武人,没有人能够建立如此辉煌的功业。为此,他得到了武官所能得到的各种荣誉。即以官位而论,身居总兵,也已登峰造极。因为明朝的成例不允许一个武人握有一省以上的兵权,即使再有升迁,也不过是增加官俸和官衔。     戚继光的成功,固然是其个人才能使然。但不可忽视的是,他前后得到了福建巡抚谭纶(后调任兵部尚书)、首辅张居正这两位大员的倾心支持。在一个因人成事的时代,后一点可能更为重要。戚继光晚年的不得志,也完全与张居正的失势相关。戚继光的长处,在于他没有把这些人事上的优势当成投机取巧和升官发财的本钱,而只是作为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的手段。 

 

                                       韬钤深处》简析

     译文】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舒适。但别忘了我们还有个邻国——日本。

客人来了,倒酒好好招待,同坐在酒桌边,比比划划共讨如何对付日本.

又是兵书又是宝剑,这只是想为国杀敌.

封侯与否无所谓,我只是想海上清静点。

【简析】

我自己在小楼之上可以享受一时的高枕无忧的生活,只不过担忧现在的邻居,我们过去的老朋友——倭奴,侵扰海疆的事情。要是有志同道合的好友来了,就赶紧拿出酒杯,斟满酒,掸净浮尘,坐下共同探讨抗敌大计。每天读书习武都到很晚,但并不是为了将来立功封侯,而只是希望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不再受倭寇的侵扰。赏析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