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的候补方案

(2010-11-28 18:17:28)
标签:

澳蓝宝

候补男友

候补女友

怀孕

爱情角逐

分类: 围城里外

女人到了想要小孩的年龄, 心里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恐慌, 这种恐慌与其他无关, 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生理反应。 我在三十岁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PANIC, 倒不是多喜欢小孩, 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个很喜欢小孩的人, 从来就不是。 但在那个时候就常想自己也该有个小孩, 开始害怕一辈子一个人的日子。 那时的男友叫MAC, 是个澳洲人, 也是我一起开店做生意的合作伙伴。 记得我对MAC说过几次想要小孩的话, 有一天MAC说, 我也想要孩子, 我们结婚吧。 就这样我和MAC结了婚, 那一年我三十, MAC三十六。 三十二时我有了儿子东东, 快三十五的时候又有了儿子天天。  想来那时的我远没有现在勇敢与坚持, 如果说我的第一次婚姻是年少无知的话, 那我的第二次婚姻则是缘于对自己生育年龄渐去的恐慌, 还有对既已成现实的舒适生活不想改变的惰性,于是, 我选择了人生的候补方案。  然而, 婚姻, 家庭, 甚至孩子, 都并不能真正拯救一个人内心的孤独, 这个道理我还是在许多年之后才明白的。

 

几天前LEE打电话过来闲聊, 说起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个前同事HANG, 他说, 你知道么? HANG怀孕了! 我说, 是么? 这下她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和她的白马王子结婚了!“可孩子爸不是JOE, 是那个谁谁.”LEE这里指的那个谁谁, 我只见过相片,我们曾戏称他是HANG带在身边的候补男友。

 

HANG是个越南女孩, 三十出头, 长相平平, 几年前来墨尔本留学, 据说她家境贫寒, 来澳深造的费用是她当时在河内工作的一家公司赞助的, 条件是她毕业后必须回去为公司义务效力两年。后来HANG毕业后果然回去了两年。HANG在墨尔本上学时, 曾在一家越南餐馆打工, 就这么认识了常来餐馆吃饭的JOE和JOE的母亲。 餐馆老板是JOE的叔叔。 虽然同是越南人, 但JOE一小就随父母移民澳洲, 应该是那种我们叫做“香蕉”的第二代移民。 JOE已不会讲越语, 一口地道的英文, 不但长相英俊而且还是一个年薪很高的建筑设计师。 我在公司的一次年终圣诞晚会上见过JOE, 站在衣着讲究谈笑自若的JOE身边, HANG就像一个灰姑娘。 两个人的关系不仅在外人看来不怎么般配, 实际上也不怎么幸福。 HANG曾对我抱怨JOE终日热衷于PARTY, 毫无结婚的打算, 她说自己也三十不老小了, 很想要小孩。

 

对于女人想要小孩的恐慌我是深有体会的, 于是我对HANG说, JOE也许会因此与她结婚, 再加上JOE的母亲很喜欢她, 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和一个传统的越南女子结婚, 我给她打气, 说已经得到未来婆婆的赏识, 结婚一定有望。 谁知不久之后, HANG告诉我她和JOE分手了, JOE和另一个女孩偷情被HANG发现, 被她一怒之下赶了出去。 然而这还不是他们故事的最终结局, 据HANG讲分手后的JOE还时常与她联系, 两个人保持着一个美其名曰的“做不了情人做朋友”的关系。 我对HANG说, FORGET IT! 两个曾经爱过的人刚分手是不可能一下子做朋友的, 不是说不能做朋友, 而是要过上一段时间, 等彼此伤痛的心渐于平静之后。 要等多长时间就要看彼此曾经爱得有多深, 伤得有多痛了。 也许有的伤痛一辈子也无法复原。

 

HANG很爱JOE, 明知JOE在怀抱新欢的同时还与她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不过是把她当作候补女友而已, 一旦与现在的女友关系进展不顺, 他还能在HANG这里找回昔日的幸福。对于HANG而言, 若即若离也是一种希望, 更何况她自己也有一个候补男友, 那个谁谁, 随叫随到, 所以在这场爱情角逐里两人棋逢对手。

 

昨天我打电话给HANG恭喜她要做妈妈了, HANG在电话里一丁点喜色也没有, 只是说她和那个谁谁会在下个月回越南, 准备结婚。 看来, 那个谁谁是这场角逐的最后赢家, 他终于可以抱得美人归了。 HANG从头至尾一直是他的第一人选, 他从来没有过其他候补女友。 至于这份感情将会怎样, 这段婚姻会走多远, 谁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 那个谁谁一定会全赴以力去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的。

 

人生该不该有候补方案? 我曾经对西方婚礼里必须有这么个“BEST MAN”不理解, BEST MAN 中文叫伴郎, 但它最原始的意义是, 除了新郎之外, 新娘的第二个“最佳人选”, 由此看来, 从古至今人生需要候补方案的念头是根深蒂固了。

 

事实上, 不管是爱情婚姻, 还是工作事业, 人们总喜欢有意无意地给自己留一个除了A方案之外的B方案, 尤其我们中国人, 似乎更加喜欢这个凡事都留有余地的人生哲学。 说话不说绝, 做事不做绝, 为的就是万一有一天还可以杀回马枪。 但是, 倘若一个人已然全身心地投入到目前的人生方案里, 又怎会有闲暇的时间和精力兼顾候补呢?  所以说, 一个如果已经给自己准备好了候补方案的人, 显然他对目前的方案抑或是不满意的, 没把握的, 或者目前的方案干脆就是个候补方案, 不管怎样, 他是不会也无法全心全意投入的。 爱情更是如此, 真心爱一个人, 不应该也不需要候补, 因为此生没有他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