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典章与他的恩师们

(2018-09-05 08:59:52)

王典章(幼农)先生与他的恩师们

                         王宗涛

   “ 恭奉业师张滋圃(开萌之师)、王筱村、柏子俊、刘古愚四先生神位。馨香致荐。岁时不辍。

    制联跋云:典章自少而壮。从四先生游。筮仕后。四先生俱归道山。恭设神位。岁时致祭。而修名不立。衰病侵寻。忽忽已六十五岁矣。每忆师门。益深响往。用撰楹帖。藉表微忱。又云:典章束发就傅。问字于滋圃先生。比壮,从筱村师习帖括。先生各六七年。光绪戊子、己丑。子俊师主讲关中书院。始受业焉。辛卯负笈泾阳,从古愚师于味经书院。柏刘两师,与先君交挚。虽随侍未久。而岁辄数见。得饮闻立身经世之大纲。恭书四师神位。以及门前后为次。岁时致薦。”

 

              ----------《王典章(幼农)先生年谱》

          

           清同治九年庚午(西历1870年)王典章六岁从张滋圃先生在家塾。发蒙。识字块。

           清光绪五年己卯(西历1879年)十五岁。延王筱村先生在家授业。同学有鲁襄臣(尔斌)诸人。

           请光绪十二年从刘古愚、柏子在泾阳《味泾书院》就读

 刘古愚先生贲(1843-1903),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人。少有大志的刘光贲却最爱读书,他跑书摊,寻书馆,好学不休,如饥似渴地苦读孔孟儒家经典。而且“论史谨严”、“识高义远”、“治经精透”,除通晓经史之外,还通音韵,知天文、懂数理。"

 

    "刘古愚先生光绪乙亥科乡试,赴礼部试,不第。乃退而教学終其身。历主泾阳、泾干、味泾、崇实诸学院。门弟子千数百人,成就斐然。其学在颜李之间,为关中至西北近世负有盛名的大儒。 刘古愚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教育家,西北伟大的思想家和先行者,陕西维新变法领袖。刘光因积极支持康梁变法,被当时称为南有康有为,北有刘古愚。   刘古愚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教育家,西北伟大的思想家和先行者!

      柏景伟先生。(1822--18920字子、号沣西,长安人,咸丰五年举人。所著有沣西草堂集八卷,学者称曰沣西先生,为关中近世大儒。光绪二十五年,陕抚奏请入国史馆儒林传。

《沣西草堂集》 清末柏景伟撰,8卷。为作者逝世后,其门人王典章等辑刊。内容包括杂著、散文及诗作等。柏景伟以慎独实践为本,教人极重事功;认为圣贤之学,以恕为本,以强为用,文章道德一以贯之。主张人要打破义利、毁誉、生死等三关,才能日臻完美。其诗文颇有古风,书中保存了不少有关陕西教育史的资料。 

    王典章(幼农)先生的父亲讳树基,更讳承霖,字益农,诰授奉直大夫,授例陇州制,加盐课司提举衔,清太学生。秦中大儒柏子俊、刘古愚两先生折节交誉之。

    王典章少怀大志,年十六游,旋食癛饩,乃受学刘古愚、柏沣西两先生之门。

    王益农殁后,刘古愚先生为其撰写挽联,其书香氤氲,韵致恬适,是珍品佳作!

               取友旧恤贫烽火逼人能识我

                重道崇儒择师教子风尘慕学莫如君

 

   刘太老夫子的“烟霞草堂”又名“复豳学舍”,距礼泉县城东北三十余里,北有唐·昭陵,南临关中平原,东数百米有“烟霞洞”,西汉·成帝时,名震京师隐士郑朴(字子真,谷口人,今礼泉人)居耕于此。

唐·胡曾有《咏谷口》诗曰:“一日天贞逝水流,虎争龙斗为诸侯。子真独有烟霞趣,谷口耕除(锄)到白头”。这即是“烟霞洞”的名由。洞在石崖之上,为一石室,洞下有一清泉涌出,水质极佳,含锶型矿泉水。泉水向南流数里,可灌山底、官庭两村土地百亩。水出石崖分流一支至草堂前,灌学舍土地十几亩,刘古愚先生曾有诗曰:“群峰东向均朝海,一水西流不出村”。先生在此居四载,设坛讲学,唤起民众投身救国。在此从学者众,其中梁海峰、王含初、魏之杰(英伯),张振基(佩甫)、张鼎荣(宝三)、李正轨(立斋)、谭焕章等,西轩)谭谌耀(耀堂)、张念祖、于伯循(右任)、王典章(幼农)、孙仁玉(璦)、景志伊(莘农),冠遐(圣孚)、张本善(性初)、张炽章(季鸾)、张崇基(阜生)、陈燮等。近数十年中,吾陕知名人士,无不出其门下。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先生应甘肃总督崧蕃之聘,任甘肃大学堂总教。临行作《复豳学舍始末记》一文嘱咐:“夫诸同人为余筑舍,以中国贫弱,耶教横瓷惧孔教之云而欲延百年于一线也。不因予身而起,岂因予身而止?故斯舍之兴,真类禅宗之开山……呜呼!中国二十二行省之大,不能守圣人之教而为人弱。今欲以区区一舍百余亩存之,真九牛一毛之不如,余因古愚,诸同人变愚者矣!然舍此又有何法?不能不仰天长叹,泣下沾襟也。“先生忧国忧民,积愤成疾,不久便与世长辞。[1]

             设坛讲学烟霞洞

            教育救国育英才。

             社会先觉有盛名,

            三秦圣贤千秋传!

典章公尊师重道,恩师刘光贲(字古愚)、柏景伟(字子俊)先生皆为关一中人望,文化巨子,公得列门墙,自是感戴,敬之爱之,久久不渝!刘、柏去世后,公曾经之营之,为两师都出了文集。1915年在苏州收集整理编印了《刘古愚烟霞全集》十卷和《柏子俊沣西草堂文集》,以及《烟霞草堂遗书》、《遗书续刻》十七种,后在金陵(南京)刻成《遗书续刻》四种,以及《刘古愚评传》。,其由《文集》、《遗书》、《续刻》组成。使刘古愚、柏景伟先生学术思想得以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康有为曾慨然为《刘古愚烟霞堂全集》作序;梁启超亦写信盛赞公“有功师门,岂在禺下”。其对乃师之感情和对师道的虔诚,至今不失感人魅力,对后世文化的贡献,亦可见一斑!

         康有为(南海)先生赠公联云:廉吏难为有遗爱,大师传授守遗书。 

 詙云:幼农仁兄;学道刘古愚先生,出为循吏第一.于吾粤有遗爱,清苦而乐道,尚能以余傍尽刻刘先生遗书,君子人欤,今仅见之.又云:遗字複,然记实,不能改.

      刊烟霞草堂遗书,告竣.

 

 

        http://s3/orignal/5f503388h9e5bf3850762&690


http://s16/orignal/5f503388h9e5bf3883eaf&690


         http://s15/orignal/5f503388h9e5bf353c0ce&690

 


                    http://s2/bmiddle/5f503388tda255ea3ba51&690


                      http://s11/mw690/5f503388tda2562c59d2a&690
                                                王典章为恩师遗书题词       

     
                王典章请康有为给遗书作序:
 
              
                             《烟霞草堂文集》作序

                          康有为

     以良知不昧为甚,以利用前民为施,笃行而广知,学古而审时,至诚而集虚,劬躬而焦思,忧中国之危,惧大教之凌夷而救之,以是教其徒,号于世,五升之饭不饱,不敢忘忧天下,昧昧吾思之,则咸阳之刘古愚先生有之。之人也,之德也,魁垒纯笃,明通渊塞,进而秉国之钩,则能大兴物质,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以强中国。或剖符分圻,为郡县吏,亦能以新书、新艺、新器大举农工,以救一方民,以移惠中国。惟大声疾呼、深优蹙颦皆不听用,仅以空文传于世也。不惟先生自悲,而吾为中国悲也。

    方清室之末,士务利达,举国不讲学。先生拥皋比,谈良知以任孔学。毣毣善诱,以守先待后焉!中国千年之士俗为词章、训诂、考据之空虚,故民穷而国弱。先生则汲汲采西人之新学、新艺、新器,孜孜务农工,以教民生为职志。世尊先生为古之孙明复,近之李刚主,岂先生志哉?

   先生感甲午之败,发愤救国。时吾开“强学会”于京师,先生书吾序于讲堂,率陕人为桴鼓之应。遣门人陈涛、邢廷荚、张鹏一等十余人来问学。其高弟李郎中岳孟符,博学而高节,以亲吾牵于戊戌之难。先生亦以党人被疑谤,避地躬耕“烟霞洞”,忧愤既甚,目为失明,则吾之累先生亦甚矣!

    吾撼未及见先生,而通梦交魂,推襟送抱,乃幸得于亡归之后读其遗文。先生之言曰:“古尚道义而不尚文辞。”先生之道在此平实惇大,岂在文哉?

     其高弟王典章幼农,为吏于吾乡,勤悫廉循有声。不忘其师而刊先生文集。  而刊先生文集戊午之秋,属康有为序之,俾天下诵者,知清末有体用备之大儒,不见用而亡其国也。

     

《烟霞草堂遗书》序

 

  康有为

 

  世丧道,道丧世,世与道交丧矣。学术之支离久矣,虽有聪明卓越之才,皆如耳目鼻口,谨明一义。其有明于大体,达于末度,本于经训,深于史学,贯串诸子,而善用之;妙解词章、理其性情,而谢其华藻,经纬而条贯之。博大哉,古之文儒君子也,则刘先生古愚是也。吾与古愚先生虽未捧手,而神交至深。古愚先生既遣其弟子来游,吾又与其高弟李孟符郎中、王幼农道尹过从至密,得熟闻先生之学。先生往矣,遗书数十,幼农道尹勤勤于师门,既手辑而躬校之。幼农为廉吏,自奉至约,节衣缩食,家人觳觫,而刻其师之遗著数十种,不忘其师,如此其忠且敬也。遗书刻成,命康有为序之。吾敬幼农之忠勤,益见古愚先生盛德大道也。庚申人日康有为。

   
            

                                           北京强学会

   

      大学问家、诗人、作家、教育家吴宓先生在《空轩诗话》中记述:“咸阳刘古愚太夫子光贲为关中近世大儒。其学在李二曲、颜习斋之间,雄深笃健,能以至诚感人。近数十年中,吾陕知名之士,无不出其门下。吾生父芷敬公建寅,嗣父仲旗公建常及陈伯澜姑丈、讳涛,三原王幼农姨丈、名典章,三原李孟符世丈、讳岳端,咸阳邢瑞生世丈、讳廷荚,醴泉张扶万世丈名鹏一,富平等,皆相从受业。张季鸾君炽章,榆林。亦晚岁之门弟子。宓儿时曾获拜谒,今不复能省记。惟今兹刊印诗文,追溯师承渊源,则于古愚太夫子不敢不首致其诚敬。太夫子遗著,有《烟霞草堂文集》诗附十卷、《烟霞草堂遗书》十七种六册、《烟霞草堂遗书续刻》五种四册,均由王幼农姨丈编辑刊行。陈伯严先生三立撰《刘古愚先生传,》载《学衡杂志》第十九期。张季鸾君炽章撰《烟霞草堂从学记》,载《遗书续刻》中,读者可并览观,今不阐述。古愚太夫子无意为诗,其诗所作甚少,然每首皆可表见太夫子之学术志业。--------”

  一言以蔽之:王典章先生为恩师刊印遗作,是功德无量之举。所印多集数十卷著作,使大儒刘古愚、柏景伟先生深邃的学术思想及不朽三秦的精神在后世广为流传,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秋日同张季鸾同学邵季平县长李仲吕谒古愚 

                                         师墓

天阁村西路,秋尘幛满天。野花开历历,宿草恨绵绵。山斗千秋仰,烟霞万古传。墓前齐展拜,不觉泪然下。

                                      王典章《安廬隐诗存》

 

                                参考资料:

        一、《吴宓自编年谱》--(1)

        二、《王典章年谱》--(2)、(3)、(4)。

        三、《空轩诗话》--吴宓--(5)

 

                 编撰:王宗涛

分享: 

1

王典章与他的恩师们喜欢

阅读(102) 评论 (0)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喜欢 打印
已投稿到:
  • 做第一个评论者吧! 王典章与他的恩师们抢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