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什么 为什么 凭什么

(2009-11-22 21:56:17)
标签:

是什么

为什么

凭什么

成长的脚步

转变教养方式

沟通

童年

少年

青春期

育儿

分类: 成长教育

 

 

 

 

 

 

 

 

孩子呱呱落地后,便用那双清澈的眼睛触摸这个世界,孩子喜欢问父母“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探寻未知世界的旅途由此启程。

他们知道了这是妈妈,这是爸爸;这是天空,这是绿树,这是花朵。他们用手去摸,用脚去跑,他们感知着这个全新的世界。

再大些,这样的句式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了,他们开始去找寻表面背后的内容,他们会敲敲玻璃、照照镜子,研究镜子里的人是谁,他们会用胖乎乎的小手去摸镜子里的朋友,他对他笑,他喜欢看着他笑。

他开始问妈妈,小鸟为什么会飞,海水为什么会是咸的,一直问到妈妈头晕才会罢休。渐渐地妈妈的知识不够了,孩子便开始了自己的探寻。

慢慢地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开始从对自然的探究转向对自我的探究,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有了强烈的成人感,他们想挣脱父母的怀抱,用自己的双脚行走,这时如果家长仍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管理,孩子便会使用“凭什么”这样的句式来回应父母:你凭什么管我,你是我妈就要听你的吗?凭什么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偏不做,怎么样!

如果说“为什么”是表面的,那么“凭什么”就是深层的, “为什么”的背后是求证,“凭什么”的背后则是抗拒。

“凭什么”有的时候是多年不当教养方式使孩子受到压抑无法消解导致的“井喷式”爆发,它更意味着孩子使用自己大脑思考的开始。

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孩子的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他们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导致孩子情绪变化无常,他们渴望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

如果家长以教训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孩子们便会以“凭什么”的句式来抗拒,保护自己脆弱的心。有的孩子会摔门砸椅场面火爆,有的孩子会无声无息突然做出一些怪事令家长瞠目结舌,这个时候的孩子会以从未有过的“姿势”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长大,证明自己需要摆脱家长“管制”的雄心和勇气来,迫使家长不得不注意孩子的“存在”。如果您被这三个字顶得火冒三丈、龙颜大怒的时候,请相信吧,从孩子说出这三个字起,便开始了人生真正的成长。

家长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忠实陪伴者,我们告诉过孩子许多的“是什么”和“为什么”,那么等孩子说出“凭什么”的时候,应及时转换角色,和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达到两代人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