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孩子突然成绩下降怎么办(一)
(2009-10-27 20:25:30)
标签:
初一阶段孩子适应期教育 |
分类: 成长教育 |
初一对所有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个转型期,生理上是处于青春期,行动突然变得怪异,表现为情绪的不可控制;教学方式由“老师喂”为“自己吃”,原来的思维习惯被全盘推翻,这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换显得如此艰难。
家长和孩子都面临着角色的转型与适应,这个时期,家长们会发现小学时期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有的孩子甚至‘很暴力’;有的外向的孩子突然不说话了,内向的孩子更加沉默;本身就很有个性的孩子到这个阶段会更加自我,甚至抵御来自父母的任何指导,只要是来自师长的教诲,不论正确与否一概反对,内心的孩子气与渴望成熟的美好愿望形成激烈冲突,再加上青春的小寂寞,孩子一时手足无措,他们象一只小狮子左冲右突不知所终。在孩子们摸索前行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来自家长的一双温暖的大手。
初一的孩子话量会突然变得少了,这是常见的一种情况。
家长们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进入初一以来话变少了,以前外向的孩子话少了,以前话少的孩子近乎无语了,伴之而来的有可能是学习成绩的大跳水大滑坡。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看着愁眉紧琐的孩子,家长们开始找原因了,家长们起先会认为一定是学习成绩影响了孩子的情绪,成绩上去了,孩子就会笑了。于是家长们开始疯狂地找家教,可事与愿违,名牌家教进家了,孩子也学了,可是成绩还是下滑不止,家长急了。问题在哪里?
翻开各类书籍,家长们也知道这也许和青春期有关、也许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有关,这些都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看了许多书并使用了许多方法,孩子的情况仍没有改观,原因在哪里呢?
第一点就是缘于家长急了。初一的孩子虽然不象小学时期‘唯家长是从’,家长的话虽不是圣旨但对孩子的影响还是第一位的,当家长们看见孩子满试卷的大红叉叉时,紧琐的眉头已带给孩子无穷的压力,“你这是怎么了,怎么会这样,你小学阶段是优等生啊,为何现在成了倒数?”家长一句话都没说,可孩子从家长的目光里读到了这样的内容,没心没肺的孩子还好说,平时本来就内向,学习一直很努力的孩子在这样的无形压力下便会感到内疚,对家长怀有深深的歉意,他们发誓要考个好成绩来报答父母,希望用优异的成绩来找回妈妈的笑脸。可是他们真的很努力,可是成绩仍然是‘真的很不争气’。他们无语了,他们能说什么呢,他们觉得对不起父母的养育,内心十分自责。所以家长不能急,这是最关键的一条。
家长不急了,孩子也就安静了。家长也是一肚子委屈:我们可以不看分数,可是升学是要看分的!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作为家长必须为孩子指出一条路来。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我们的孩子究竟是怎么了。孩子变得无语、孩子成绩下降的根源是什么?每个孩子都有不同,我只能说些共性的问题,关于个性的方法也许叙述不周,有待各位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的。
分析下来,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变了。有些在小学阶段一直是优等生的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后,会突然发现名校真是人才济济,原来的优势不复存在了,以前名列年级的前几名的学生现在也许连班级的前十都保不住了,孩子突然失去了自我,找不到方向,虽很努力可是向前进一步确实比登珠峰还艰难。孩子怯了,孩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孩子在思考在尝试,我们得允许孩子有这样的停滞阶段,它是有利于成长的。
二是朋友生了。以前的好朋友现在各奔东西了,熟悉新朋友有个适应期。小学阶段有孩子头,孩子们因从众往往是一呼百应,而初中阶段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开始寻求实现自我价值,如何即张扬个性又能结交新朋友感受友谊的亲密,如何沟通、如何交流对孩子来说都是新的课题,这不是家长可以教的,必须要自己慢慢摸索,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孩子得边想边走,边碰撞边向前。
三是内心矛盾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的情绪往往难以自控,不仅和师长闹别扭,很多时候是自己跟自己斗气,家长总说冲动是魔鬼,可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这个魔兽,往往一边犯着一边悔着,海量的信息冲击着孩子的大脑,生理的成熟又在折磨着孩子的身体,孩子很想解决却又一时没有办法。
四是不会学习了。六年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突然间没用了,一直等着老师做好了菜下饭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中学的老师突然要孩子自己吃了,拿着筷子的孩子不知如何下口。都说要转变学习思维习惯,可是对孩子来说是何等的难事,孩子需要一些技术上的指导。
内外交困下,孩子无语了,成绩一路下滑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