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们(2019届)

(2019-06-12 18:47:21)
标签:

教育

情感

分类: 教育随笔
写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们(2019届)

写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们

/俞永军

 

尽管我们有太多的不愿,太多的不舍,但该来的还是欲逼近,该面对的还是面对。尽管我们觉得时间紧,任务重,甚至滋生一股焦虑,惶恐但实属正常。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勇士就该醉卧沙场,是学生就应当在学习的舞台上滑出最美的圆舞曲。如今我们整装待发,剑拔弩张,什么都不缺,什么不要,如果要有,是勇气,是信念,是毅力,而这一切,都已经融入我们的身体,成为血液中的一分子,共荣共生

《红灯记》中,李玉和要去鸠山那里赴宴,凶多吉少。李奶奶斟上一碗酒,李玉和一饮而尽,说:“有了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我们有三年的打拼,有众多科任老师的呵护,有父母的期盼。一次次练习,让知识盲点越来越少;一次次模拟,让知识技能越来越强;一次次点评,让答题技巧越来越规范。我们早已固若金汤铜墙铁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们急需一个平台展示自己,证明自己。而这个平台就是中考,就是两天后的第一次重要抉择。

如是说,并非我们就可以高昂脑袋,无所顾忌;如是说,并非我们就不要父母的嘱托,老师的告诫。我们要自信,但不能自傲;我们要自强,但不能自大。我们要脚踏实地,要谨小慎微,要沉着冷静,因为我们的面前有激流,有险滩,甚至荆棘密布的丛林,稍有疏忽,就会坠入命题者早已布好的陷阱。两天时间,如何准备?如何调整?如何应对?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六点。

第一,睡眠要保证。从本周开始,学校就适度调整作息时间,晚自习暂停。这无疑告诉我们,考前一段时间睡眠特别重要。如果睡得好,在考场上就会头脑清爽,思路顺畅,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反之,就会恹恹欲睡,无法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考前几天不再开夜车稍稍早点睡,最好10点左右,最迟不能超过11点。早上也不要起得太早,6点左右为最佳时间。中午必须时间睡午觉,实在睡不着哪怕闭目养神,短短几十分钟,是一场及时雨。

第二,心态要平和。考前紧张,乃至焦虑,在所难免。但心态务必平和,要宠辱不惊,淡定自若。进入考场,我们不妨深吸几口气,暗暗告诫自己:“我有能力,我会比平时更好,因为那些知识点我已经复习很多遍了,再难的题目我也会解答,再大的困难我也会挺过去。考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基础题不丢分,做过的题目不扣分。对于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必须提高警惕,很有可能要求不一样,再说你易别人也易就看谁不大意,你做过别人也做过就看谁不放过遇到难题,不妨放一放,等做得差不多了,再集中精力攻克它,说不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结局。

第三,审题要认真。无论基础题,还是阅读题,无论选择题,还是作文题,都需要我们全神贯注,认真读题,细心审题。要审题干,要看分值,要审关键词,要看限制语,要想命题者的意图或者倾向。分值较大的主观题,往往暗含个答点,我们不能找到一点就沾沾自喜。比如4分题,要么暗示2个要点,要么暗示4个要点,到底是多少,最好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再如,题目问你“能不能去掉”,“你怎样看待或评价”等,乍一看是自由发挥,可以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其实它包含着命题者的价值倾向,你最好先亮出可取观点,再顺势而为,不要信马由缰背道而驰。

第四,时间要分配。拿到试卷,不要急着看题偷偷答题,应听从监考老师要求将必须填写的个人信息准确无误地填写好,消除后顾之忧,以便下一步集中精力答题。填好信息后,仍不要忙着写答案,一方面可能正式答卷时间没到,容易违纪。即使不违纪,也不妨“先抬头看路,再埋头拉车”。一般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先看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在选项上标出来,正式答题时,可以很快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种先浏览一下试卷,对试卷的结构、内容、题型、难易度有个整体把握,这有助于唤起相关知识的回忆。作文时间一定要保证,不得少于50分钟,否则,作文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第五,答题要规范。“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同题型有不同要求,不同要求有不同思路,不同思路有不同表述,尤其现代文,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首先概念要明确,表述要到位。“表现手法”不能答成“表达方式”,“论证方法”不能答成“说明方法”,文章的“结构”不能答成文章的“顺序”。又如概括内容时,记叙文一般用“记叙了……”“描写了……”来表述,说明文一般用“说明了……”“介绍了……”来表述,而议论文一般用“阐述了……”“论述了……”来表述。再如,评价文章语言,记叙文一般用“生动”来概括,说明文通常用“准确”概括,而议论文多用“严密”概括。三种文体不同,表述也不相同,我们牢记在心。其次,格式要正确,答点要清爽通常情况下,我们必须顺着问题作答,如问“本文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的”,我们就答本文从以下三个(或二个四个等)方面进行论述:………………。这样条理清楚,紧扣问题要言不烦,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再者,答点要扣本,言之要有据。无论诗歌,还是文言文,即便来自课外,也并非无从下手,只要联想到课内所学知识,从容作答料想不是问题。举个例子,阅读宋杨万里《舟过谢潭三首(之一)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回答下列问题。其一: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哪个字相呼应?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其二: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这是一首纯课外诗歌,设置的两个问题难度不大,只要把诗歌多读两遍,答案就能映在脑子里。相呼应的字是“忽”,写出了船行驶的速度之快。第二题,与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最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心情差不多,都是一种惊喜,当然本诗中还含有急切、急迫的心理。现代文,要牢固树立原文意识,因为不少答案都能在文中找到依据,如果没有硬性规定,不妨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第六,作文要出彩。作文分值大,很容易拉开档次,我们务必高度重视,重视书写,重视内容内容的前提就是立意新颖,也许这很难,并非人人都能达到。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形式上要注意“三”的学问,即开头不要超过三句话就点题,中间至少分三个层次,可以是一件事的三个阶段,层层深入,也可以是三件事围绕一个中心,不离其宗。结尾不超过三句话点题,全文至少有三处标志性扣题语句。这是基本保障,只有形式上像模像样,得分才不会吃亏。其次内容上要注意“三”的学问:第一,丰富合理的想象;第二,细致入微的描写;第三,巧妙精当的修辞。最后语言上也应注意“三”的学问,比如,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一句富有幽默的话,一句富有动情的话。当然,这里的一句要建立在真情实感的清楚上,要与文章内容有机统一,血脉相融。

试卷做完,我们能沾沾自喜,左顾右盼,应依旧保持旺盛的状态,复查,复查,再复查我们要静下心来查缺、查漏、查错,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补只要我们脚做脚该做的工作,手做手该做的工作,脑袋做脑袋该做的工作,学习的脑力劳动就绝不会违背自己的辛勤付出。

最后送大家一首应答口诀,希望大家铭记于心“中考不仅考知识,还考心态和毅力;沉着冷静是关键,时间分配要适宜。进场前后心莫慌,辉煌历史眼前忆;开考之后不要急,看清要求再答题。似曾相识需警惕,认真辨析要牢记;你易我易大家易,就看谁能不大意。个别难题肯定有,心平气和拿主意;你难我难大家难,就看谁能不畏难。书写涂卡莫违规,整洁美观聚人气;相信自己加细致,正常发挥就第一。”2019.6.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