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我看盘锦市魏书生中学

(2018-12-23 16:21:38)
标签:

教育

情感

分类: 教育随笔
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我看盘锦市魏书生中学

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

——我看盘锦市魏书生中学

/俞永军

 

栟茶中学已故的止平校长有句名言:把简单的事情做到精致,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到精致,就是不平凡。其实,这也是盘锦市魏书生中学享誉盛名的根本原因。时值隆冬,我们一行20人在程校长的带领下,前往魏书生中学参观学习,虽只有短短一天,但也令更加坚信这一点。

其一,固守模式矢志不渝魏书生中学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六步教学分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教师授课以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为主线和常态,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学习小组的建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融合体。魏书生六步教学法虽然始创于八十年代初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并没有失去其有效性和科学性。原因很简单,它符合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不过,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现任校长吴献新老师为首的管理团队,还是发现一些问题:操作过于机械,限制了教师的自主发挥能力;时间过放在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于是,吴校长在原有基础上,鼓励教师变“讨论”环节为“讨论与交流”,变“答疑”环节为“答疑与交流”,变“自测”为“自测与互测”,变“自结”为“自结为互结”,从而进一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听了一节语文课《梦回繁华》,执教者是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女教师,她的课堂模式就是“六步教学分组学习模式”。课前,学生小演讲《难忘你的模样》,呼礼完毕,老师明确本堂课评选优胜小组的数量。然后,展示本节课三项学习目标,重要知识点用红色字体标出,学生凝视一分钟,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预习检测,随机指名作答,老师适时强调。紧接着,老师给出两个问题,先学生自思考,小组讨论明确。其后,重点研读第四段,老师设置若干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直至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可以说不同的问题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完成了不同的教学任务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收获,检测课前提出的目标达成情况,并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我一直反对某种模式,然对于经受时间考验,给予学生“刻骨铭心”的,还是应该坚守,矢志不渝,坚定不移。魏书生中学的课堂自始至终都贯穿竞争,小组竞争,同号竞争。每人都有机会,简单的问题5或6号,中等问题3或4号,难题1或2号题目设置层次清晰,每人都积极参与,找到成就感,处处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当堂积分对二错一,其间三次关注,第一次基础知识完成后,第二次结收获前,最后一次亮分总结,表扬优胜小组,并选优秀个人,把对本学科本节课热情延伸到下节课其他学科。当然,最终的优胜小组并非某节课定,而取决于两点:课堂积分累计(50%),分为堂积分、日评选、周汇总、月评比和学期表彰,从一节课到一年的跟踪评比考试小组总分排名(50%),取消个人排名,以组为单位排小组名次,比较进步,集体表彰。

其二,固守养成持之以恒。魏书生中学一直坚持“七个一分钟”和“八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活动。“七个一分钟”,即每天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军歌、一分钟踏步、做一分钟家务、看一分钟名人传记、写一分钟小楷、练一分钟记忆。“八个良好习惯”,即预习的习惯、写错题集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大事办不来小事赶紧办的习惯、出考试题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制订计划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其实,这也是魏书生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些养成活动在魏书生中学得到了有效落实,且“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写日记,被魏书生老师称之为“道德长跑”,他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记录下自己一天来的喜怒哀乐,每天利用早间10分钟时间,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思想状况。当然,持之以恒,还能造就学生遭遇困难和挫折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魏老师这样要求学生,同时也这样要求自己。他每天都坚持写日记,从未间断过,即便是出门在飞机上、宾馆里都要坚持。他记过的日记摞起来比他的身体还要高,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三四十部有关教育的书籍,成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你通过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之后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如果你缺乏对身边小事和生活细节的体察和积累,这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认真抒写生活的真善美,有了平时的积累,到写作的时候就有了可以说的话,可以抒的情,也就有了可以写的文。

书生老师强调“注意力体操”,即松、静、匀、乐,详细点就是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情绪乐。四点中,魏老师又特别推崇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他告诉学生要抵得住社会上的物欲横流、尔虞我诈,要守住自己的平常心,要追真、向善、求美。人,其实是一个很脆弱的动物,他的本真只有一口气,年轻时很少有人主动珍惜。然有一天,当我们躺在病床上,看到即将逝去的它时,又悔恨不已,总是不停地慨叹:活着真好。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有的人一天到晚总是惦记、议论别人的事,总是忙活别人的地,结果却荒了自家的地。我是茫茫人世间的一粒尘埃,是沧沧大海中的一滴水珠,我们命中注定,来去不自由。现实难以改变,我们只改变心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样就会守住心灵,种好心田。出得来的人,才能进的去;方便自己的人,才能方便别人。听分管教学的张校长介绍,学校每学期开学典礼前,都要进行注意力体操训练,同学们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身体坐正,和椅子的后背保持一定距离;双手手心向上,平方在膝盖上;双眼微闭,正视自己的鼻尖,尽量地看,均匀呼吸,闭上自己的双眼。难怪,魏书生中学的孩子总是那么从容淡定,那么自信阳光,那么谦卑明礼,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甜美的笑脸,真诚的问候,主动的关心,定格成一幅幅永恒的画面,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其三,固守细节坚定不移。走进魏书生中学,最大的感受就是地面太干净了,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眼前都是一尘不染,没有一片纸屑和丁点垃圾。还有迎面走来的学生,男生一律板寸头,女生一律齐耳短发,他们都会自动成行成列,走向各自目的地,不是勾肩搭背,嘻嘻哈哈。说实话,我对学校总是怀有挑剔的目光,这也许跟我呆过不少地方,不少学校有关。我的理由是,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孩子学习娱乐的场所,是孩子精神成长的家园,是孩子梦想腾飞的舞台。孩子可以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不管是什么人,无论年龄大小,还是职位高低,还是学识浅薄与深厚,只要进入学校就读,就会立即转换角色,变成一个孩子,怀着一颗虔诚、坦然的心,默默地行走,静静地品味,如同踏上朝圣之旅的信徒,一路前行,矢志不渝。

有一次我到梅林中学学习,进门右拐,有一幅标语,上面写着: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当时,我的内心深处就升腾起由衷的敬意和深深的爱恋。一所学校,将人性放在第一位,将孩子的成长放在第一位,无疑是一所深受学生和家长称颂的好学校。踏进魏书生中学,呈现在眼前总是这句话:我给同学找优点,同学给我找优点。后来据接待我们的韩校长介绍,现在拓展到所有老师:我给同事找优点,同事给我找优点。顿时心头一热,赶紧脱去裹在身上的羽绒服。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自己看到别人的长处,因而常怀谦恭之心,同时也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长处,因而满怀信心走向未来。

为什么校园这么干净?原来学校一直关注“三管住一弯腰”细节。三管住,管住手,不乱扔乱画;管住脚,不乱踢乱踏;管住口,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一弯腰,即见到垃圾就弯弯腰。为什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能得到充分保证?就因为每一间教室前都有三个不同时间刻度的沙漏,一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交流环节,老师就会用沙漏记时,准确无误,不多不少。为什么每个班级都那么积极向上、阳光自信,充满正能量?就因为学校一直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不管你在哪个班级,都会看到“十有”:班徽、班训、班歌、班报、笑脸墙、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班主任寄语、班花花语及学习小组建设。虽然项目固定,但内容是各班主任带领班级同学集体创作,每一项都是他们精心设计的,有着深刻的内涵。如,九年级五班,班徽由“五”“吾”“悟”三个字组成,“五”代表五班,“吾”意思是我们,“悟”指的是我们五班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深深领悟到:做人要务实,做事要谦逊,要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品德美的中学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凡是对细小的事情不屑一顾的人,他的人生鲜有成功;而严谨踏实、一丝不苟之人,他的成功定会指日可待。看过一则故事:一位勇者发誓要排除万难攀登一座高峰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出发了。然而,他却没能不负众望实现理想,因为他放弃了。出人意料的是,在长途跋涉中,恶劣的气候没有使他退缩,陡峭的山势没能阻碍他前行,使他放弃的原因只是鞋底里的一粒沙子。

魏书生中学有魏书生中学的成功之处,各个学校也有各个学校值得可取的地方,关键是我们要坚守,尤其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朱永新老师曾说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谨记这点,我们所有的措施和手段才会正本溯源,才能直抵教育的本质2018.12.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