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叔同的“三次鞠躬”

(2011-11-24 20:52:1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http://s11/middle/618a1fddnb27a8241610a&690

李叔同的“三次鞠躬”

/俞永军

 

课间巡查,我们看到一位班主任,脸色铁青,目露凶光,手里拿着塑料教鞭,不停地挥舞。跟前站着一排男孩,个个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他质问学生为什么来得这么迟,说预备铃早就响过。不知是谁嘀咕一句,好像说送体育器材,老师来不及清点,要排队。可班主任不相信,又是一顿训斥:为什么别的班不迟到?为什么你们要排队?为什么偏偏排在后面?还不是想多玩一会,延误送器材的时间。霹雳啪啦,如同一挺不停扫射的机关枪,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不就是上课迟到?提醒两句足矣。况且只是预备铃响,还未到正式上课。况且孩子已经溜得气喘吁吁,已经是尽力而为,何必要大动干戈、大肆渲染?即便孩子贪玩,想多打一会儿篮球,也未尝不可,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关键是我们怎样引导,怎样教育。事实上,我们可以安慰他们:别着急,慢慢走,还没上课,站在走廊歇一歇,静一静,凉一凉。料想他们会不好意思,会在今后的体育课上,提前上交器材,提时到班候课。

看过一篇文章,写李叔同的为师之道。有一次,某学生上课不唱歌而看别的书。下课后,李叔同就用很轻却很有力度的声调郑重地说:“某某同学,你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同学只得站着。等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才和蔼地对这个学生说:“下次上课不要看别的书。”说完,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吧”。出去的同学,感到脸蛋发烧发红。

还有一次下课,最后出去的学生,无心把门一带,碰得非常重,发出很大的音响。等这个学生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叔同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回来。进了教室,李叔同用同样温和的语气对他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说完,也是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而后自己轻轻把门带上。

又有一次,上钢琴课,几个学生分成一组,围在琴旁,看李先生示范演奏。这时,有一个同学放了一个屁,虽然没有声音,却很臭,其他同学大都用手捂住鼻子。李叔同只是把眉头皱了一下,然后继续弹琴。下课,同学还未出门,他就郑重其事地宣布:“大家等一下,我还有一句话。”同学们站住了,都看着他,他同样用很温和的语气说:“以后放屁,请到门外去,不要放在教室内。”接着又是一个鞠躬,表示可以出去了。同学们都忍俊不禁,一出门,赶紧跑到远处大笑不止。

正是这“三次鞠躬”,看似平常,而又普通,却解决了教学中的诸多难题。上课开小差,料想不会再开小差;关门随心所欲,料想不会再随心所欲;放屁肆无忌惮,料想不会再肆无忌惮。可以说,李叔同用自己和风化雨般的感召力,影响、启迪、教育孩子。难怪孩子很喜爱他,都说上他的课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是一种莫大的享受,那就是轻松和新鲜。

也正因为此,预备铃响后,一些调皮的孩子,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抑或是笑着骂着推门进来,一看到李叔同老师,都觉得很不好意思,赶紧低着头,红着脸,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去。直到上课铃响,李老师站起来深深地一鞠躬,开始上课。学生亦全神贯注,集中精力,随着他尽情徜徉在音乐的王国里。

“宽著以心待同群,须知一片春阳,无人不暖。”李叔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箴言,因而,受到无数学生的爱戴和推崇。不知我们看了有何感想?“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尊重、善待孩子,孩子才会尊重、爱戴我们。(2011.11.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