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报》:“博学宏词科”是什么意思?

(2011-02-20 17:02:29)
标签:

刘禹锡

蒙中

博学宏词科

宋体

《辞海》

教育

分类: 报刊留存

“博学宏词科”是什么意思?

 俞永军

 

学习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首先出示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

不久,便有孩子问:老师,什么是博学宏词科?我知道他们会问,备课时,我就查阅不少资料,博学宏词科的概念也深深印在脑海里。

博学宏词科,《辞海》上是博学鸿词科,意思为: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学而优则仕,对于读书人要想成才,或者入仕,最常见的途径便是科举考试,在考试中获取一定的分数。与宋以后各代不同,唐代科举及第(即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特指考中进士)并不能立即入仕,而是仅仅获得一定的出身品第,即任职资格。如需当官,还需经过吏部的铨选考试。

一般情况,唐代进士及第后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个别甚至十几年才能获得官职。于是,不少进士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便面临寂寞的候选日子,或是奔走于权贵间求取官职,或长期沉浮于人间,有的甚至穷苦潦倒,郁郁寡欢,直至饮恨离去。为了解决科举出身后等待入仕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唐代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设置科目选,“博学宏词科”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登科者地位崇高,因而唐后期不少进士及第者都纷纷参加此科考试。

据徐松《登科记考》记载:唐玄宗开元五年李蒙中“博学宏词科”。此外,开元十九年萧昕登“博学宏词科”,唐德宗贞元七年刘禹锡中“博学宏词科”,贞元九年柳宗元登“博学宏词科”,唐敬宗宝历元年柳璟擢第首冠诸生,当年宏词登科

宏词科的考试内容为试文三篇,包括诗、赋、议论各一,因此宏词科有时称为三篇。看似很简单,其实要求很高。顾名思义:博学宏词既要博学,又要有宏词,一是渊博精深的学识,二是优美恢宏的文词。

应当说唐代不少著名人士应宏词科试屡屡受挫。比如,韩愈四次拼搏后考中进士,也去吏部应博学宏词选,他认为宏词科所试文章亦礼部之类,跟进士科考内容没有多大差别。结果,两次均失败。诗人李商隐在应考后等待发榜,心理一直处于私自恐惧,忧若囚械的焦虑状态,可想“博学宏词科”的难度。尽管如此,“博学宏词科”还是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为当朝统治者选拨和任用人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刊发《语文报》2010.5.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