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下跌阶段中“长下影线”的两大抗衡因素

3.下跌阶段(图3-12至图3-16)
(1)理解下跌阶段中“长下影线”的两大抗衡因素。(见图3-12至图3-16)
http://photocdn.sohu.com/20160302/mp61360811_1456879377982_1_th.png
http://photocdn.sohu.com/20160302/mp61360811_1456879377982_2.png
http://photocdn.sohu.com/20160302/mp61360811_1456879377982_3.png
http://photocdn.sohu.com/20160302/mp61360811_1456879377982_4.png
http://photocdn.sohu.com/20160302/mp61360811_1456879377982_5.png
“长下影线”本身具有向下的牵引力,而且还处于大的下跌阶段,空上加空,无疑更具威力。因此,“长下影线”在下跌阶段中,往往起到预示未来加速下跌的效果。
当然,事实上远没那么简单,只是这里,大家首先要明白的是,“下跌阶段”结合“长下影线”接下来不下跌是很难的。
具体在波动过程中,有两大抗衡因素值得重点留意:
①实体本身。
“长下影线”本身意味着空头已经发起攻击,只是没有取得全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而已。不过,这退的幅度对接下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退太多变成多头的胜利,那显然会大大打击空头接下来再次攻击的士气与能量,所以,只有比较合理的“退”才是最理想的。退的幅度大小,其实就构成“实体”最终形成的状态了。按照退的幅度大小排序,实体分为“中大阳”、“小阳”、“十字星”、“小阴”和“中阴”。
十字星其实就是一个分水岭,此处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中大阳与小阳”实体带来多头占据优势的信号,是很不利于空头短期的再次攻击的,因此,当处于这种退的幅度较大的状况,往往都需要震荡整理一番,让多方能量宣泄完毕,空头最终才能更好地发起攻击取得胜利。只有“小阴”与“中阴”实体出现后,对后方而言才是最有利的,此时的空方只要市场其他因素配合,完全可以在短期之内继续向下拓展空间。具体操盘中,此时是万不可贸然去抢反弹的,如果有筹码则务必认错并采取及时退出观望的策略。
②成交量。
“长下影线”的出现结合其“实体”,是有望缓和震荡整理一番,还是要加速向下拓展空间,一切看“实体”的具体状况。除了“实体”具体状况这一重要因素外,还有一点就是成交量了。这里的“实体”其实就是一种“形态”,只不过这是“点”的“形态”而已,在“形态”一书中,其实就反复强调了:“形态第一,成交量第二”,这里也是一样适用的。
成交量在下跌过程中,在“长下影线”结合“实体”处于多头反攻的状态下,如果其成交量越大,那么,“长下影线”结合“实体”所代表的信号往往就越强,此时,进入缓和的力度往往会变强,如果成交量能够持续异常放大,最终是不排除出现逆转状态的,但这样的状况很少,更多的仅仅是延缓下跌的速度与时间而已。如果成交量越小,则表明组合带来的反攻能量越弱,此时,缓和的力度就会大大减弱了。
在“长下影线”结合“实体”处于空头占优势的状态下,虽然能起到加强空头信号的作用,但市场更多会从承接力角度去看待此时的成交量放大。换句话说,此时虽然加强了中期下跌的能量,但就短期而言,市场看重的更多是承接力,也就是跟上面类似,同样有望进入缓和状态。
所以,综合起来的话,在下跌状态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认定,只要成交量有效放大,不管“长下影线”与“实体”处于什么状态,最终的结果都更多的是缓和概率大。
当然,不管“实体”与“成交量”如何,我们需要切记的是:“形态第一,成交量第二”原则。此外,在下跌阶段中,“长下影线”的最低点往往都不会是最低点,市场最终必然会将其冲破。
从五个要点去理解下跌阶段中的“长上影线”
3.下跌阶段
(2)从五个要点去理解下跌阶段中的“长上影线”。
在下跌阶段中,如何去理解“长上影线”呢?
①更多是强弩之末的味道。
“长上影线”跟在上升阶段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虽然都是多方进攻退守后带来的结果,但这里的进攻退守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由于大的方向是处于下跌状态,这里的“长上影线”带来的进攻意义更多的是具有强弩之末的味道。
②“长上影线”并不多见。
下跌过程中,反弹虽然随时可见,但带“长上影线”的反弹却并不多见。道理也不复杂,毕竟下跌过程中,对于多方而言,要不就是积极进攻夺取部分失地壮大声势,要不就是空方直接打压不给予多方太多展示的机会,因此,“长上影线”就显得并不常见了。
③“长上影线”的最高点难以突破。
“长上影线”的出现往往就是构成高点的时候,其“长上影线”的最高点一般很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突破,成为下跌途中明显突兀的高点。道理很简单,在下跌阶段中,大的趋势是向下,对于多方而言,如果没有太大的能量是很难改变这个格局的,而作为具有强弩之末含义的“长上影线”,一旦出现此K线后,试问还能有什么做多能量去突破这“长上影线”的最高点,出现之后更多的都将成为空方发挥的时间。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其能够突破这最高点,那么,就要警惕此下跌阶段有开始进入转折期的可能,或是进入一个大反弹格局的可能。
④“实体”与“成交量”遵循原则跟“长下影线”类似。
“长上影线”的“实体”以及其对应的“成交量”,遵循原则跟在下跌阶段中“长下影线”遵循的原则相似。“实体”如果出现“小阳”与“大阳”的话,将更有利于接下来进入阶段性缓和的状态;如果成交量出现明显放大,也将更有利于接下来进入阶段性缓和的状态。本质都差不多,“实体”是否有利于多方,成交量是否明显出现放大,都在一定程度上让其接下来的波动缩减跌幅趋于缓和。当然,最终的结果也还是一样,那就是继续向下探底。只有等缓和变成积极,上影线最高点被突破等因素出现时,转折才有可能发生。
⑤“长上影线”预示反弹结束延续下跌。
“长上影线”一旦出现,往往就意味着阶段性反弹能量的衰竭,此时,结合其“实体”以及“成交量”状况,可以大致判断出其接下来是否会有缓和波动,不管是否具有缓和波动,总的趋势则难以避免下跌,毕竟这是在大的下跌阶段。因此,我们要清楚的是,在下跌阶段,一旦出现“长上影线”,其代表的含义往往就是“反弹结束延续下跌”。此时,有人可能说这跟经典的“长上影线”的含义类似。是的,确实如此,但这仅仅是在下跌阶段才具有这样的意义,而且其比较少见,总的来说,这不能代表全部,所以经典的含义是非常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总的来说,透过上面五点去理解下跌阶段中的“长上影线”,我们以后面对市场的时候,就不至于过于混乱,无所适从。切记,“长上影线”在不同环境下可以有不同理解,上升阶段与下跌阶段各有各的精彩,只是,“长上影线”在下跌阶段更为少见罢了。
最后国平点睛:下跌阶段长上影线的五大要点已一一呈现,今后你是否在面对下跌过程中出现的长上影线多了一份对市场的感觉呢?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升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