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024-06-03 14:21:14)分类: 抚今追昔 |
上周五下午,应老家镇长要求,回家配合他们做我兄长及老家邻居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矛盾的大概意思是:为了缓解一家民营企业的运输压力,顺畅镇政府所在地的交通拥堵问题,计划新修一条公路,且这条公路和杨白公路的接口处就在我兄弟住房的左前方不远,跨过杨白公路不过十来米处,因新修公路和杨白公路呈九十度角,且新修公路计划的有效路面为八米,而为这家企业运输的车辆长度动辄十八九到二十米以上,在转弯时不可避免的会把杨白公路的有效路面全部占用,从而带来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我兄长及邻居们希望政府能够优化方案,不从这里接口,要么沿原来我小时候的外婆路为基础接杨白公路,要么从他们计划九十度角接口方案的拐角处往东边直接接杨白公路,这样一来,线路基本上就流畅了,也就是说从杨白公路到计划中的新路基本上没有拐角,并且有关的矛盾事先已经和相关的人沟通好了,但问题是后面的两个方案都涉及到基本农田,镇政府以为调规难度太大,不可变换方案,而计划中的新路之前做过规划,土地性质也已调整过来。但经我兄长及邻居们的咨询,新修的这条路在立项及审批程序上存在问题,而且他们的要求不过分且建议的优化方案具有可行性,因而他们到市信访部门进行了反映,要求优化方案。
回到家后,我到实地进行了目测,如果没有所谓基本农田的限制,后两个简直是非常完美无缺的方案,流线十分优美,整个新修路基本没有拐角,而计划中的新路,不仅在新修路的中间会有拐角,尤为严重的是接口处九十度拐角,肯定就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就是说,我兄长及邻居们的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且为了方案的优化事先做了相应准备工作。但是,要优化方案,基本农田不能占用又是底线,这个矛盾就变得十分尖锐起来。镇长过来后,和邻居们做了大量工作,解释了一些政策性的问题,邻居们也把他们的担忧进行了具体的解说,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以说分歧明显,各说各话。这样僵持下去一点意义也没有,我把镇长喊到一边,先是到实地进行了亲身体验,然后交换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实,对于修路,大家都是支持的,只是这个方案确实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而要调整方案,却又要耗费不少的时日把基本农田的性质改过来,可是,市委书记已经指示镇里要加快节奏,把这条产业资源路修好,镇政府就不得不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
当着镇长的面,我表示了我的态度,尽管对计划中的方案有个人意见,但从大局出发,一定做正面工作。另外,为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我又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要镇里面细化好所有方案牵涉到的土地性质,派出专人进行详细的解释,指出障碍所在,要找到在这个地方有威望的人做好说服工作,大家同向发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虽然镇长在线路的选择上没有任何变通的余地,哪怕往西移动几米也不行,我还是在他们离开后约来邻居们做了相应的工作。但是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对镇长提出的这条路修好了对他们只有好处的观点嗤之以鼻,认为政府多做一点工作,改变好基本农田性质后优化的方案是更切实际的方案。可以说,我的工作白做了,他们内心里以为是镇政府不做为,硬是不为老百姓着想。而在这条路的修建上,必定存在有说不清的地方,否则政府不见得就会理会他们的诉求。
就这个问题,今天我咨询了有关方面的人士,交通部门的意见是,这条路要镇里面拿出具体的线路设计意见,由交通部门批准后实施,设计书里必须有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的审批意见,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是不能碰的。另外一位专业人士的专业看法是,这条路如果是由企业出资的,则可以不要经过繁复的程序,如果是政府出资的,要先由发改部门立项,然后由省自然资源进行用地审批,再开展征地工作后施工,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强制征地。现在看来,镇里面可能没有按这些专业人士的意见在走程序,虽说他们在拟定的线路上打了桩,造了声势,可还是底气不足,在反对声中,不能义正辞严地进行驳斥而只能含含糊糊地做思想工作。如果按部就班地把一切程序走完,政府的理由充足,哪怕方案确实不如人意,人们也难以阻止。而如果像现在这样遮遮掩掩,在大道理上说不明白,被他们拿了把柄,再漂亮的话也难以使他们心服。那么,镇里为什么就要这么火急火燎地着急上马呢?呵呵,一是可能有另外因素的干扰,这里不明说,书记既然指示了,最好是尽快的把这条路落地;二是要按程序走的话,根本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其实如果真要有落实力,早些年加大力度推进,政策上的障碍完全就没有这么大,说不定就给搞成了,而现在来搞,不利因素就更多了。
我之所以要把这件事记下来,是因为在晚上将要回家时听到了村里人的一个说法,说是如果我兄长不听话的话,就把我叫回来做工作,意思是通也得通,不通也得通,不然对我不客气。可是,这个思想工作,牵扯的是这个公路接口周边群众的安全问题,又不是我兄弟一家的事,我哪里有这个能力和担当。务实一点的话,如果这条路在建设的程序上经得起群众的质询,是合法合规的,我是能够做好我兄长的工作的,他当着镇长的面也已经表了态:只要是有权机关批准了这条路,他不会反对;如果能把基本农田的规调整了,优化好线路,那就两全其美了。但如果镇里考虑到这个项目要快马加鞭,又要群众支持,恐怕有点难度,也不是我能够左右得了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事多磨,建议镇里面还是多听听群众呼声,寻找更适合的出路。我呢,只要能够出力的话,也还是尽量在边上打边鼓,能够促成的话也算是为家乡做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