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奖勤罚懒失灵了

(2024-03-11 14:25:19)
分类: 指点江山

近向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形式主义越来越严重。我这里的形式主义,特指为完成某一特定工作任务,责任主体采取以会议落实会议,或者用表面文章应付了事,而没有实际效果的一种工作方式。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层层开会落实,开了会就等于完成了工作,有很多完全不必要的会议,并且还要求基本不相干的单位参加,一个电话就能布置,偏偏要开个会,主要就是为了躲避追责;在布置任务时不顾客观规律,一味讲求不要追责,导致工作人员疲于奔命,比如在冰雪天气还没有下雪或者结冰时就要求在桥梁上洒盐;既要能在面子上让上级过得去,又不愿真刀实枪地去干,玩玩文字游戏,做做表面文章就交差等等。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使我忧虑的,是人们的躺平思想,没有了较真的意愿。最有意思的一个提问是;做好了怎么的,没有做好又怎么的?振聋发聩!背后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奖勤罚懒的措施失灵了。

做为推动工作的抓手,奖勤罚懒一直以来都是各级极为推崇的,但现实状况到底如何呢?在奖励方面,除了年终评比为先进的,按规定发放了奖金以外,其它的任何一项荣誉,除非有奖状发奖杯,于个人而言,是不能有任何形式的资金的,也就是说,只进行精神奖励。延伸一下,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加班,比如扑灭山火,哪怕通宵在山野打火,也是不能有补助的,否则就是乱发津补贴要清退。近年以来,凡是单位也好,个人也罢,先进的表彰都是Q哥的精神胜利法,可以想见,人们的积极性会有多高,抵触情绪会有多大。然后,于罚懒而言,又有多少实质意义呢?以前,我简单地以为,新时代以来,推动工作靠的是鞭子,不听话的,不按时完成任务的,就用鞭子抽。可实际的情况呢,效果不敢恭维。于面上来说,没有这么一支力量能常态化地监督,既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具体到个人层面,除非那些有职务的,种种原因会对此有敬畏之心,普通工作人员,除了考勤以外,其实是很难抽到他们的。在工作效果上,除了那些完全可以量化的工作能够考核,一般的行政工作效果,真的难以量化细化,造成效果的原因也非常的复杂,实际处罚的例子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奖勤罚懒的措施基本就停留在口号上,或者只对部分有职务的人或者比较年轻要求上进的人有用,其它的就好像成为了一个稻草人。

我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种局面,反正现在的现实就是这样的,只要讲到钱,就是伤感情的事,是来不得的。为什么会躺平?我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凡是要干部做的,就无限的加码,凡是要给干部的,就无限的卡扣或者贪污政策。什么意思?就是,为了按节点完成任务,领导的要求非常高,超出职责范围的也好,把完成工作设想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也好,反正只有任务,而且随意地某一项具体工作的完成和站位挂起勾来。但应该要关心干部的,却一点也不做为。比如说,法律明确规定了的,确有必要的加班,是可以发加班补助的,但即便是大年初一加班,也不要提这件事,说是可以调休,在万众团圆的时候,谁愿意在这个时候加班和调休?比如说,职级并行,本来是解决基层升迁无望之人在待遇上的平衡的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可现在变成了一个要有指标要经过复杂程序审查考核的提拔,而不是像开始时候那样只要达到资历就能自然享受的好政策。比如说,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一般的待遇上,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上级不是躲着走就是打哈哈,逼着了,都是正儿八经的义正辞严,你说说,谁又不寒心呢?他们的一些具体表现,看起来好像只提要求不管死活。

其实,奖勤罚懒这个具体措施,预设的立场是照顾了普通人的人性的,但在实操层面,却把人们都看成了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精英人士。讲理想求奉献,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人类能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可这样的要求只对少部分有历史担当的人而言的,当然也可以要求普罗大众当做标杆来追求,但绝对不是平常时的惯常要求。对芸芸众生来说,来点实在的可能更有刺激作用,更符合人性的实际。一是于贩夫走卒而言,对利益会看得更重,刺激其积极性的底层逻辑更符合其价值观念;二是他们有真实的内心需求,特别是在当下,收入已经比较规范了,而我们这个地方的财政实力,无力承担像周边县市一样的待遇。既然干好干坏一个样,也就是说,干好了,又不能得到物质奖励,干坏了,也难以处罚到位,你又奈我何?我本一凡夫俗子,眼光就只看得见几米远,你们在工作要求和待遇上一并把我们看成是大人物一样的,可我们是要讲究对等原则的,偶尔奉献奉献也应该,但要长期坚持,你是老几啊?

于是问题来了。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大家只求过得去,能躲则躲,能拖则拖,还要提什么干劲吗?像我这样状况的,有强烈的底线思维,加之受了这么多年的训练,责任心是发自内心不要强调的,但我能这样要求我身边的普通员工吗?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可想而知,而有些事情又是绕不过去的,因此周而复始的会议,督查,调度,浪费了多少行政成本啊。责权利要统一,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只提责任舍弃利益,一定会失调,可笑的是,这个用脚想都能明白的道理,却在大行其道。其实我明明知道,上级对此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他们也在装睡。

难道真的只能束手无策了吗?不可以正视它吗?慢慢一点点地做一些改变,或者领导们有意愿去做做工作,不行吗?圣人大家都想当,但引领潮流的绝对只是极少数。如果奖勤罚懒的举措不能落地,形式主义的顽疾一定不会有改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意愿与能力
后一篇:永远在路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