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鸣《种桃种李种春风》
(2014-03-31 11:07:19)余一鸣的中篇小说《种桃种李种春风》(载《人民文学》杂志2014年第1期),同样与人性救赎有着无法剥离的紧密联系。尽管出道的时间算不上很长,但余一鸣在小说写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却是有目共睹的。迄今为止,余一鸣的小说写作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个方向可以称之为资本系列,诸如《不二》、《入流》、《潮起潮落》等皆属于这个系列。另一个方向可以称之为教育系列,《愤怒的小鸟》以及这部《种桃种李种春风》,显然可以被划归到这一系列之中。余一鸣之所以能够把教育题材写到如此深刻的程度,与他自己在教育部门足称丰富的教育经验有着格外紧密的联系。实际上,中国文坛思考表现教育问题的小说作品并不在少数,《种桃种李种春风》在其中能够有鹤立鸡群的感觉,与余一鸣没有仅仅就教育而写教育密切相关。
余一鸣主要沿着两个不同艺术维度展开自己的小说叙事。其一,是社会的维度。大凤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子清华小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重点学校一初中就读,真正可谓是千方百计费尽周折使出了全身解数。先是到已经离任的老陈书记家做保姆,因为老陈书记是从文教局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的,大凤希望“清华上一初中求他出面应该能解决。”但这老爷子却连自己亲外孙上学的事情都不愿意去管。老陈书记无望指靠,大凤便想到了花费大价钱通过大有公司四分部去购买入学指标的路子,而且毅然付了一万元订金。不仅如此,从一种“不入虎穴难得虎子”的思维逻辑出发,她还果断辞掉老陈书记家的保姆工作,宁肯少挣钱,也要进入一初中的食堂去做临时工。进入一初中食堂之后,为了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凤的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先后与罗大厨和特级教师吕一平发生过不正常的男女关系。但即使如此,却依然无法奏效。幸运的是,儿子自己非常努力,居然获得了小学奥数赛的市一等奖。按照常规,可以被一初中优先录取。但乐极生悲的是,就在大凤准备为此庆贺一番的时候,突然传来消息,教育局下发文件禁止各校优先录取奥数赛获奖者。尽管到最后一初中还是变相地根据所谓综合素质条件优录了清华,但一初中的奥数老师梁亚民却已经为此一玩笑式的周折变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梁亚民带队获奖后本来成了三小的功臣,学校打算重奖他,上面禁止优录奥赛获奖生的文件下来后,奖励没了,而且以后学校也不打算搞奥赛,小梁老师暂时只能待岗。梁亚民想不通,从宿舍楼楼顶上跳下,送到医院几个小时后就没了。”梁亚民之死,可以说是对当下中国极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一种尖锐激烈的讽刺与抗议。关键处在于,余一鸣还由教育问题而进一步延展至了其他一些社会问题。比如通过梁亚民的父亲梁老五牵扯出的乡村选举问题,比如由老陈书记牵扯出的贫富悬殊阶层差异问题,再比如由大凤的丈夫家宝牵扯出的打工农民生存境况问题。凡此种种,均与最核心的教育问题编织在一起,以网络状的方式形成了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整体性艺术表现。就此而言,余一鸣的《种桃种李种春风》绝对应该被看作是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其二,是人性的维度。与这个维度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除了社会整体风气的影响之外,大凤为什么非得执意要让自己的儿子清华去上一初中?这里面,潜藏着大凤精神世界中牢不可破的一种情结。首先,她自己当年曾经有过连续复读五年但却终究高考失败大学梦破灭的惨痛经历,五年之后,虽然大凤自己很想就这么考下去,但“政府不让你考了,省教育厅高考改革,下一年度将高考分两步走,高二小高考,高三大高考。复习生没有小高考成绩,等于是被拒之门外了。”而大凤之所以如此执著于连续高考,原因却在于爷爷徐秀才的影响。徐秀才所信奉的家训是“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从这样的家训出发,他就渴盼着自己的后代能够好好读书:“等到徐大凤读高中,徐小帆读初中,高考制度早已恢复,徐秀才憋足了劲儿,认定徐家振兴在此正道。”然而,爷爷的一番努力,最终的结果却是大凤五考落榜,徐小帆好不容易上了一个大专。一直到辞世的时候,爷爷都心有不甘:“爷爷临终时拉着大凤的手说,一定要让你和小帆的孩子考大学,考清华北大。大凤应下了。几年后大凤生下儿子,大名是清华。”只有如此,我们方才能够理解,大凤为什么砸锅卖铁也要不惜任何代价地让自己的儿子上一初中。很显然,余一鸣的《种桃种李种春风》在批判现实的同时,却也显示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分析学深度。大凤之外,梁亚民这个结局悲惨的奥数教师,也是小说中颇具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他那样一种不通世事唯知奥数、书生气十足的悲剧性格,直令人叹息不已。同样不容忽视的,还有对老陈书记那最后一笔颇具艺术神采的处理。原以为老陈书记对大凤图谋不轨,没想到不过是对于亲情的依恋与渴求:“老爷子帮她拉上拉链,说,大凤,不是这样,我很多时候想拉着你的手,想抱一抱你,其实是想抓住点什么,抱住点什么。一个孤老头,女儿被官场劫了,孙子被读书占了分分秒秒,没人靠近我,没有天伦之乐,空得慌。”无论如何,余一鸣关于老陈书记的这一笔,给小说增加了些许人性的亮色,也多少昭示出一点人性救赎的希望。所以,他也才会借老陈书记之口,说到:“现在任它们嚣张,季节一过,我一把火烧了做肥料,不种菜,种桃种李,哪怕我看不到那些果子,海波清华他们总能看到,也就没有对不起这春风暖阳。”小说的标题,显然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