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树底

标签:
野旷天树底 |
分类: 群聊汇编 |

已是大雪节气,立马就是冬至交九了。太雪没有雪,大地失去了色彩。我沿着东护河慢慢骑游。东护城河是开封“一渠六河”环城水系工程的东环部分。它北自东京大道涧水河,沿东城墙南下,过铁塔公园、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曹门、汴京公园、宋门,穿滨河路与南护城河相连,进入惠济河。
这就是开封东环城公园,据官方公示,全长4560米,河上建桥梁10座,水闸2座。沿河铺没公园步道7370米,新建广场61处,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配有古建特色的亭台楼阁,集休闲娱乐一身,是市民健身游玩的好去处。
我把东护城河大致为分成三段,每段大约1.5公里。
自东京大道到曹门可以看作是北段,这一段经“天下第一塔”的开宝寺塔,俗称铁塔,和河南大学老校区。如今河大虽然过续到了郑州,但这里毕竟是他出身时的血脉地。开封人对孩子出走恋恋不舍,河南大学也有说不完的辛酸与委屈。这一段护城河论文化底蕴之深厚在全省独步,无可与其比肩者。现在被单独僻为半封闭的“宋都护城河公园”,“一渠六河”工程指挥部主石刻碑,有名人作“一渠六河赋”。沿河两岸建有留芳园、行云园、塔影园和桃李园、书卷广场等休闲景观。
曹门到宋门为中段,这一段有河南省老年体育广场和汴京公园。曹门附近建了曹门望春、莲台祥瑞等景点,取宋时市民踏春游景的美好之意。汴京公园则是民国时期河南最早的公园,如今华木繁茂,遮天敞日,唱歌跳舞,练拳打球,健身跑步,凫水游泳,是开封市民集中开展各种文体话动的乐园。
宋门以南,直到滨河路是南段。与南护城河汇合,流入惠济河,最后经涡河流入淮河。这一段主题是宋门风韵、水门流霞、漕运盛景,表现出开封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风貌。但在这里你能看到的不是繁忙,而是野趣。你要在现代城市里寻找《清明上河图》中入城郊那一片旷野吗?没错,这里可以略见一斑。
这一带我很熟。出宋门往东的宽阔大路叫新宋路,东护城河穿新宋路而过,建有一座水泥桥。站在桥上南望,护城河水拐了一小一大两个不太急的弯儿,婉延南下,你可以眼前一亮。从新宋路到滨河路南北三里多地,原本杂乱无章的民房和各种地上建筑已全部拆除,平整为几十万平方米的绿地和低矮的人造土丘,视野十分开阔。清悠悠的河水,流淌在河岸的芳草和芦苇之间,不好分哪里是头,哪里是尾。眼前这大片空旷的天地,很容易联想到唐朝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的诗句“
在冬日的暖阳下,河水平静如凝,映射着湛兰的天空,一洗如碧,使人心旷神怡,完全没了孟浩然羁旅之愁,倒是找到了归宿的田园。东护城河宋门段,是我经常转悠,最为熟悉的一段。因为我亲历了它的变迁。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上高中时家就在宋门外省四建家属院。省四建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建国初期从上海华东工程局来支援内地建设的,江浙沪人比较多,被称为“蛮子大院”。那时的东护城河沿大院流过时,流量不大,但水是清的,可以捉到鱼虾。也种有莲藕,夏天的荷花很漂亮。
出城门紧挨新宋路斜着往东的是宋门关中街,这才是早先出宋门的正街。这里叫宋门关大队,是大片的农田,随着城市的发展,农田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居民区,农民也进工厂当了“占地工”。吃商品粮的越来越多了,成立了宋门关办事处,随后宋门关粮店和宋门煤球厂等生活服务单位也办起来了,居民越来越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城墙以外和护城河两岸办起了大大小小的工厂,规模比较大的有开封纲丝绳厂、外贸局的皮革厂。房子越盖越多,河水越来越臭,是开封几条排水河中水质最恶劣的一条。“一渠六河”改造工程,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并使这里变成东护城河最为敞亮美丽的一段。
沿宋门城墙往南,新建的步行道,弯弯曲曲地把这段环城公园的园林建筑、城市雕塑、休闲坐椅、保洁设施等串联起来,游玩、锻炼、休息配套。最近官媒宣布,开封城墙已被河南省文旅部门评为4A级景区,往后还要继续提高硬件设施,这是个好消息。如果能修复宋门城楼,登高欣赏护城河风光,那就很不错了。现在城墙有缺失,宋门、曹门两个缺口,象一口皓齿缺了两个门牙。
这段护城河上突出的是建了两座木桥,给宋门宋风画龙点晴。沿河南行三百多米,一座木桥如彩虹般卧在河上,高有十来米,拾级而上,顶上有“知否桥”三字,登而望,两岸风光一览无遗。
“知否桥”是以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来命名的,也算是别出心裁。中国文化,常说唐诗宋词汉文章(赋),宋词在文学史上里程碑意义,大家云集,群星璀璨,要站队的话则是豪放婉约两派。李清照则是婉约派词人的顶级人物,选她就是选了宋文化。
这首词又是李清照二八少女时伤春惜花成名之作,其中“知否知否,应是绿旺红瘦”,名动京师,成为千古绝唱。又与这里温情婉约的景观相符,用同是宋文化的颠峰。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则不搭了。
过“知否桥”再南行三百多米,到了“漕运桥”。
“漕运桥”是一座木廊桥,可以遮风避雨,东西跨度也大,高度与知否桥相当,但过渡要平坦得多。这大概是方便劳工负重来往。设置这座桥也比较靠谱,有史可据的是与当年的位置接近,临近汴河,在内水门位置。至今这段城墙留有水门,只不过是条暗河。漕运在北宋时十分繁忙,首都东京是世界大都会,人口达百五十万,生活所需靠外地输入。《宋史》“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汴河为主”,大宗祥符时期达到高峰,常年在汴河往返船只数十万计,“汴河岁漕江淮湖浙数百万及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数”。漕运桥西岸往南到滨河路二三百米,近万平方米土坡未置一树,萋萋一片单地,空旷寥廓,任市民放鸢戏闹。
我国的大运河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遗产。主要是看了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相关的城市码头都有了“遗产点”,象杨州、苏州、杭州等拥有十数个之多。2014年“捆绑申遗”,隋唐大运河,即通济渠也入选了。这些年,州桥考古取得重大成果,对古汴河进行开发提升,提供了有力证据。不久,我市汴河遗址将有众人多的世界文化遗产点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