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西干渠的荷塘

标签:
开封西干渠的荷塘 |
分类: 群聊汇编 |

正是夏荷盛开的时节,虽然天气炎热,却增添了人们观荷、赏荷的热情。要说赏荷,咱也见过一些世面。十多年前,我还是河南省老年摄影协会的会员,采风拍荷也没少干,还尽找大地方,诸如淮阳的万亩龙湖,河北白洋淀全国荷展等等。
今天咱说西干渠的荷塘。没啥大场面,却精致,宋词宋韵与田园风光交融,自有特色。开封水系“一渠六河”滋润着古城,一渠就是魁首。一渠叫西干渠,黄河水从黑岗口提灌站引入西干渠,流经7.5公里,注入汴西湖调水池,再连通西护城河,南护城河,北护城河(涧水河),东护城河,注入利汴河和惠济河,奔下游淮河而去。
有人说“一渠六河”的贯通像一条碧绿的项琏,扮靓了古城。西干渠就是引黄河水养活开封人,给老百姓输血的大动脉。如今按官方的说法,西干渠是沿黄生态廊的示范工程,道路平坦通畅,护坡两岸更是杨柳依依,四季花木交替绽放。护堤两边又是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水塘,这些挤挤挨挨的水塘自然开发,宜渔则渔,宜花则花。平日里,这些池塘也好辨认,渔塘上制氧机翻滚着水花,一看便知,而荷塘平素里一片明镜,“天光云影共徘徊”。和自然界任何生命一样,荷花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孕育过程,厚积而薄发。
我每天骑行西干渠到黑岗口打卡,心里一直操着心。进入五月,先是池塘渐渐浮出一小片一小片的荷叶,柔弱得让人担心,生怕来阵风又让它沉下去。接着荷叶一片一片地增多,又一片一片地长大。渐渐地,荷叶遮满了池塘,池塘也像盖上了绿色的盖子,小东西成了气候,统治了池塘。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生命的力量,看到了弱小的生命是如何长大的,看到自然的规律。接着,小荷初露尖尖角,一个一个的花骨朵窜了出来,一天一个样。今天这几朵开了几个瓣,明天就炸了花;前两天这几朵还孤立无援,过不了几天那几个连成了片;红的,粉的,白的,黄的各种颜色;单瓣的,复瓣的,多瓣的,竞相开放;刚开的,初放的,盛开的,落叶的,交替生长。每个生命都在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空气,进行着新陈代谢。
每天在西干渠骑行的人很多。
为了把田园美景赋于宋文化韵味, 在西干渠的莲池的建造中,引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词坛大家的名作。如在“如梦今”广场中,步行栈道穿越一池荷塘,池中一位小姐在船头愰愰忽忽,船尾一位丫头奋力划桨,有几只鸥鹭徘徊,活化出《如梦令》词的意境: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在深处。争渡争度,惊起一滩鸥鹭。在这里年青人,特别是少年才女尽可以尽情释放。
以苏轼的《鹧鸪天》为题的广场场面比较大,正面塑有苏轼竹扙前行英姿,背后石块有显眼的“鹧鸪天广场”字样,鎸有《鹧鸪天》全文,其意境取“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时时看”,旁有观景亭一座,以青竹围拦,池周边芳草繁茂,而一条参观步道婉蜒架在水上,供人路赏。昨天,恰逢十几名女士,一色红衣白裤,略施粉黛,招呼我“师傅,帮个忙呗!”她们要玩走台秀,让我替她们录相。这个好说,听我安排,她们在观景亭起步,沿观景栈道摆着姿势,扭揑前行,又在我面前鱼贯而过,近距离给个特写。我也过了一把业余导演瘾。录的效果还不错,表示点赞,很满意。后来知道,她们五、六十岁了,按现在流行说法是资深美女,退休后组了个“夕阳红”群,结伴娱乐。我突然想到,她们比李清照幸运,当年大家闺秀的才女,写《如梦今.常记溪亭日暮》时,何等天真,幸福,金兵南侵,靖康之耻,尽管她一身骨气,一改婉约词风,发出“至今思项羽,誓不过江东”的豪情,却最后还是家破人亡,客死他乡。
明天就要夏至了,夏季进入一半。知了也该呜叫了,而荷花开得正旺。骑行还要继续,西干渠的荷塘,更加芬芳。
雪梅评析:人世间,草木有灵且美,我想,那塘荷花一定懂得赏花人的一番心意。一定懂得一位铁骨柔肠的赏花人的关心,热爱和赞扬。水斌以自已喜欢的方式,赋予生活各种美丽,用心把每一个平凡的今天演绎成回眸时的绚烂。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