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可敬可爱的父亲

标签:
时琳女士缅怀父亲时千里 |
分类: 谈天说地 |
我的父亲时千里,1922年农历五月初六出生,2016年9月5日辞世,享年95岁,笔名黄池,祖籍河南省封丘县。国家一级书画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中外文化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澳大利亚华人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台湾中华师源书画协会荣誉顾问兼书法教授、开封书法研究会副主席、曾荣获中国中外文化学术委员会世界艺术交流与创作金奖、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及省市、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乌克兰等美术作品展览。
父亲自幼酷爱书法,以“师我师,法我法。临贴如对圣贤”为思想指导,立足传统,刻攻柳公权、郑板桥等名家名作,在用笔和结构上具有娴熟、稳定的把握能力,并且在实践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和发挥出来。其书法结构严谨、章法独特,其字体可谓松风梅骨、遒劲有力。
他博采众长,颇有用心,读贴吸取于眼脑、下笔出自于心手,所以他写的字并无亦步亦趋的摹仿痕迹。从点画、字形到通篇的气息都呈现出现代人的审美倾向,做到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师古出古”,创造出自己的书法风格。
他的楷书,强调笔致的流动和飘扬,稍加牵带处则有行书意趣。结构以均衡稳妥为基本规律,偶作疏密聚散的变化处理,也是顺从笔势自然而出,不作有意的摆布安排,因而看上去从容洒脱,丝毫找不到生硬的感觉。
他的行草则是运用熟练的技巧放笔挥洒,笔如走龙蛇,雄健中显隽秀、苍劲、朴拙;章法多变,结构奇绝,如乱石铺路、珠落玉盘。
20世纪80年代,我父亲写的楷、行、草体书法作品数千幅,多次获奖。远传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乌克兰及中国台、港、澳地区。
父亲于1989年创制的“木雕书法”,以楷、行、草字体书写后制成横幅、中堂、对联、四扇屏等多种形式,计二百余件,古朴典雅、立体感强。获台湾中华师源书画协会会长张景尧邀请展出。1990年先后在开封大相国寺、中原油田、郑州商城展出木雕书法作品六十余幅。
父亲还亲自编辑、书写了中国历代名人的事迹,上起黄帝,下至清康熙皇帝,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白居易、赵匡胤、王安石、包拯、岳飞、苏轼、李清照、陆游、郑成功等56位名人的事迹书写成62幅书法作品永久保存,古为今用。还把《红楼梦》名著中的108首诗和于谦的“梅花百吟”共208首诗词全部用书法形式表现出来,这在全国实属罕见。
父亲的书法作品入选《世界美术大展》一书,他的事迹入选《20世纪书法作品鉴赏》和《河南书法作品集》、《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开封市志》、《中国民间名人录》《秋山红叶》等书中。他还被评为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终身荣誉会员、中国中外文化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一级书画师,并荣获该委员会世界艺术交流与创作金奖。
今年是父亲百年诞辰!恩父离世,心中时常怀念!父亲视书法为终身事业,用心、用情把中国文字的一笔一划以毛笔的形式用特别的章法呈现世人面前,真正地达到了“书法让人赏心悦目,书法启发育人”之目的!
父亲从九岁就开始给报社(那时的石印馆)抄文,抄写过程中,他用脑用心,吸取老一辈书法家之精髓,融入其笔法而自成一体,练就了其“风格别致,章法独特”的手笔,老人家可谓有近一个世纪的功夫。
父亲为人忠厚,书品如人品,从不为“钱”写字,只要别人喜欢,他都会去满足别人的要求,即使自己年事已高身休不好,他也从不拿架子。比如在一次救灾书法现场,他把写两个小时的两万多元报酬,全部上交有关部门。现场有位近五十岁的送煤球工人,求我父亲写幅“寿”字中堂送他,给他老父亲做寿用。此孝心感动了已站了两个小时、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不顾自己的身体,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分文不取!
很多人和孩子求我父亲交费学书法,都被他拒绝了,随来随教,从不厌烦。父亲很高兴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别人,以此为乐,以此为荣。父亲生前老友不少新友不断,特别有很多忘年之交,这也许是他的长寿秘决之一吧!
父亲的一生,是以人乐为乐,他严予律已,与人为善,厚德待人,从不计交个人得失。
父亲对书法事业呕心沥血,可敬!
春天的百花齐放、夏日的璀璨阳光、秋天的遍地稻香、冬日的严寒暖阳,一年又一年,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我可敬可爱的老父亲,他生前的谆谆教诲一直在我耳边回响:“玉兰,你一定能写出来,中国的女书法家太少啦!我希望你能把我的书法事业传承下去,唯一的方法就是苦练,多写多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这些年,我一直走在传承父亲书法事业的路上,真正做到了:锲而不舍,勤学苦练;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特别是夏天,汗流满面,浸润了双眼,滴透了纸张,但我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而是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直到满意为止。我每天都会书写四个小时之多,一个月都要用一刀多纸!
今天,我奉献给父亲一份答卷,以告熨父亲的在天之灵!女儿时琳时刻记住您传授的“一看二比三对照”的书法秘诀,努力做到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请父亲放心,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永远继承您的书法事业,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