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2018-11-18 10:28:48)
标签:

山西省

洪洞大槐树

分类: 旅游休闲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

        ——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上篇写到:通过移民古道,我们依次参观游览了“古大槐树处”、“二、三代槐树”、“烈士亭”、“槐木化石”、“千年槐根”、“一代大槐树(仿)”、“祭祖堂”、“祭祖广场”、“献殿”、 “莲馨桥”、“槐香桥”、“鹳鸣桥”……

续上:“古大槐树处”有一座碑亭,虽不大,但结构严谨,精巧有致,亭中间竖一青石碑,高一丈零五寸,宽二尺四寸,碑冠在精雕盘龙之中有篆书“纪念”二字,正面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据说遗址的修建者之一刘子林的一个好友非常穷,没有钱捐资修碑亭,只能用刷子写字,写的非常好,就被采用了,但没有留下姓名。青石碑的背面刻有叙述迁民事略的碑文。遗址前摆放着香炉,香炉中香烟缭绕,供人们祭祀膜拜。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古大槐树碑亭”的东边,有一堵石砌的高崖,崖上有一株干枯高大的古树,这就是第二代古代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此树于1947年被巨风刮倒,人民政府又拔款整修,用钢筋水泥加固。第二代古槐树有滋生的第三代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合围之粗,枝叶繁茂,树上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树前香烟袅袅,使之成为一种神树的象征。嘉树延年,代代相接,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烈士亭”是1952年修建的革命烈士碑亭。“烈士亭”下,竖起六面巨碑。首面碑上,镌刻着原山西省长王世英“歼敌灭寇实壮烈,洪崖古洞出英雄”的题词,接着是原中共洪洞县委书记张耀廷撰写的槐乡儿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石碑的背面,刻有洪洞县在战争年代牺牲的3114名革命烈士的英名。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槐木化石”是从山西洪洞县西山煤矿挖出来的,据专家考证已有上亿年的历史。上面的许多地方已经炭化,这就形象地说明洪洞县早在亿年前就有了槐树的身影,所以被称为“槐乡大地”是当之无愧、名不虚传的。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千年槐根”,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一代大槐树(仿)”是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民国版《洪洞县志》记载,明代迁民遗址广济寺旁有棵大槐树,“树身数围,荫遮数亩”。“荫遮数亩”就是说树冠可以遮盖好几亩的土地。“树身数围”呢?据张氏家谱记载:张氏祖先分手大槐树时,为了告诉子孙后代不忘老家故里,特意量了一下树粗,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起来正好抱住槐树。于是,就有了大槐树“七庹零一媳妇”粗的说法了。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周长13.14米,直径为4.18米。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祭祖堂”是祭祖园的核心,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分列在十个供橱内,供橱前设有长长的供桌,地下摆上了祭拜的蒲团,供人们礼拜之用。这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我在第十号供橱找到了供奉杨姓牌位,跪在蒲团上三叩首,告慰先祖:一千多年前,祖先杨栋宇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至河南省滑县林自头村安家落户,形只影单,无依无靠,居无立足之地;耕无寸铁之具;食无锅碗米炊,贫困至极。杨栋宇志高意坚,刚强不息,艰苦自立,奋力抗争,历尽艰辛,勤俭持家,至子孙得以繁衍昌盛,四千多人遍布郑州、新疆、山东等全国各地。而今,我杨氏儿女得益于先人之教诲,秉承先祖之傲骨,勤奋聪慧,智识高远,奋斗于神州大地,开创于百行百业,人才辈出,多有建树。愿先祖保佑杨氏家族,兴旺发达,幸福安康!

“祭祖广场”位于“两堂一阁(祭祖堂、朔源堂、望乡阁)”的正前方,东西宽99米,南北长93米,建设面积为9207平方米,总投资150余万元。采用混凝土垫基,青石板铺面,肃穆庄严,可容纳万人祭典,称为万人广场,壮阔、气魄。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献殿”、“莲馨桥”、“槐香桥”、“鹳鸣桥”……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献殿”的正前方,有条“同源渠”,顾名思义,移民后裔有着共同的源头。移民后裔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融汇于整个华夏民族,但他们的源头只有一个,就是“洪洞大槐树”。

“同源渠”上跨着三座石桥,分别是“莲馨桥”、“槐香桥”、“鹳鸣桥”。

西桥取名“莲馨桥”,有两层寓意。其一洪洞自古就有莲花城的美誉,当时县城高而四周低,人们蓄水植莲。到夏天莲花的香气弥漫着整个洪洞城,真乃“水包座子莲花城”。其二“莲馨”谐音“心连心”,喻指老家人与移民后裔永远心连心。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中桥取名“槐香桥”,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这里是槐树的故乡,到处充斥着槐花的香气。二是槐香的谐音是怀念的怀,故乡的乡,意思是大槐树的后裔永远怀念自己的故乡。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东桥取名“鹳鸣桥”,是借鹳鸟的鸣叫,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六百年来,汾水之弯,槐荫之下,鹳鸟群栖,戏水觅草,追逐鸣啭,声犹在耳。游子思乡之情,因鹳鸣而愈浓;移民恋祖之怀,缘鹳鸣而愈切。今回故乡踏故土,偿先辈之愿,叙宗族之情,连源流之谊,续世代之好,果如鹳鸣之韵,绕梁廻野,久久不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下)——山西全景七日游(九)

雨中游览,时间紧迫,“广济寺”、“民俗村”、“石经幢”、“朔源堂”、“望乡阁”等,没有游览,留下不小的遗憾!但是,收获还是挺多的,除了游览了以上我叙说的景点外,还了解到“解手”一词的由来。

话说当年,地方官员们为了尽快顺利的完成移民计划,便使用了“诳山计”,故意散布出谎言说:只有山西洪洞县、河北枣强县的人,不往山东迁移。老百姓信以为真,为了躲避迁移,纷纷逃往洪洞、枣强两县避难,两县人口骤增。

朝廷看见时机已到,派重兵把洪洞、枣强两县围了个水泄不通,抓捕大批百姓,强行向山东迁移,为了不使迁移途中百姓逃跑,采取了武装押解的办法。因为被押解人员众多,押解士兵不够用,便将几个人用绳子捆住手臂,连成人串,每串由一个士兵押解,被押解的百姓只能扶老携幼,肩挑行李,艰难的缓慢前行。行走途中,被押解人员需要大小便,只能向押解士兵告急,士兵便说:“行,我给你解开手。”各路押解大队都是这样,时间长了,便用“解手”一词代替“大、小便”。需要“大便”就是“解大手”,需要“小便”就是把“解小手”,沿用至今。

还有“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之说,因移民之始,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所以,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两瓣的。

“根在洪洞,祖在古槐”, 大槐树成为了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洪洞县成为了亿万大槐树后裔永远牵挂于心的老家。

    告别“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再回头看看“根字影壁”。中国有句古话“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自己的“根”眷恋之深。眼前这个硕大的 “根”字,正是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根”字的情结。古稀之年的我,来到洪洞,追本溯源,叩拜先祖,祈愿海内外的杨氏家族在列祖列宗的保佑下,安居乐业,繁荣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