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宋 帝 陵
2013年10月11日,我们游览康百万庄园后,又游览了宋陵。
宋陵,即宋朝北宋(公元960-1127年)帝陵。位于巩义市境内,有皇帝及皇后、大臣等的陵墓300余座,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
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从公元963年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
北宋皇陵的诸帝陵园建制统一,平面布局相同,皆坐北朝南,分别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4部分组成,围绕陵园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宫等,苍松翠柏,肃穆幽静。
陵区内石刻群十分壮观,采用圆雕、浮雕、线刻等多种技法,造型雄浑,表现手法细腻,不少是雕刻艺术珍品。帝陵神道两旁石刻一般有23对,由南向北为望柱1对、 驯象人1 对、 瑞禽1对、 角端1对、 仗马1对、控马官4对、虎2对、羊2对、客使3对、武将2对、文臣2对、门狮1对、武士1对。上宫四周其他神门外亦有门狮1对,门内有宫人 1 对。一些下宫的门外亦有门狮1对。宋陵石刻摆脱了传统的神秘色彩,着重反映了当时的世俗生活风貌,具有形神兼备的高超艺术造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学者对宋陵进行了多次考查。8座陵墓的建制基本相同,都有兆域(茔域)、上宫和下宫。兆域四周种植棘枳,内除皇陵外,还有祔葬的皇后陵及宗室子孙、当朝重臣陪葬墓。上宫有陵墙,平面四方形,中心是陵台,四隅有角阙。东、北、西三门外各有一对蹲狮,南门外神道两侧排列着石兽、石柱及石雕的将军、大臣等。下宫在帝陵西北,是日常奉飨之处。宋陵与历代皇陵相反,面山背水,把陵台安置在地势最低的地方,大概是受了当时风水堪舆学说的影响。
宋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地处郑州、洛阳之间,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开洛高速贯穿东西,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人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