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诚家庭教育——好习惯一生享不尽的财富(走进山东青岛朗文国际幼儿园)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职责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能做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后,孩子能享用一生。
12月7日下午,走进山东青岛朗文国际幼儿园,为家长带来了《好习惯一生享不尽的财富》专题讲座。美丽的幼儿园,清新的教育环境,布局合理的区角,令人不觉又回到童年。
园长是一位热情大方、开朗直爽的人,简单的开场白后,进入了讲座。此次讲座,我将互动与对比有机结合,渗透习惯与生活之中。有位哲人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就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3至12岁的孩子,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关键期没有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孩子养成坏习惯的时候,父母后悔就来不及了。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有不好的习惯,这些不好的习惯大都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所以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可低估。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比重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所以,父母要使孩子有良好的习惯,首先应从平常的家庭教育入手。讲座中我逐一进行了引入和渗透,在这里,将一些非讲座的知识点罗列出来,供父母来学习:
1.从小培养。在生长、发育期,人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导。研究表明,3至12岁是年轻一代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人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技能的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12岁后,特别是18岁以后,孩子已形成许多习惯,有旧习惯抗扰,新习惯要扎下根来就困难多了。
2.是从小事抓起。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如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体现在他不丢三落四,做事有条理,观察细致等等。有些家长面对这些小事,常常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然直”,这是错误的看法。
3.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文化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价值趋向、道德品格、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中,也体现在家庭环境建设和衣、食、住、行中。家庭文化环境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家庭文化同其它方面文化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家庭文化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在家庭文化环境中,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位家长说: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简单到“从自身做起”这样一句话。
4.制定规范,运用强化机制。在幼儿园,孩子们为什么能够形成不挑食、指导东西放回原处、准时睡觉等好的行为习惯,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校严格的规范,有良追答: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校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可惜孩子回到了家里似乎就
5.不能有例外。为了培养好习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
6.要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习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要躬行实践。只有不断地将社会要求、标准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只注重说理教育而忽视实践,良好的
讲座中的音乐互动,心理测试,生活误区……逐一进行了剖析,泪水、笑声、掌声,一次次的打动,一次次的震撼,给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该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由于家长意犹未尽,所以又延长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不得不说,家长们不是经常接触到有关家庭教育,所以对他们的渴望我是很理解的。但愿此次讲座能够唤醒父母,重视家庭教育,懂得家庭教育。
如果你没听过我的现场讲座,请走进“忠诚家庭教育”千聊直播间,120多堂家庭教育课程等你来学习,说不定其中某一堂课程就是专门为你所讲,只要扫描下面二维码就可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