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孩子的任性
任性,是孩子的通病,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就会对孩子不满,就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表现:有的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则对孩子的要求妥协,天长日久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任性不是天生的,孩子的任性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失败。爸爸妈妈既是孩子任性的制造者,也是任性后果的承担者。任性是孩子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也是孩子要挟爸爸妈妈、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它常常给爸爸妈妈带来苦恼。
许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通过任性来要挟大人。孩子任性,的确是爸爸妈妈所面临的一道棘手的难题。孩子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当孩子向爸爸妈妈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不恰当,不是通过耐心说服教育,而是横蛮地加以拒绝。孩子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理所当然会任性。另一方面是家庭中的成员对待孩子的任性处理方法不一致。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任性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可能会出于溺爱孩子而尽量护着孩子,而爷爷、爸爸则想纠正孩子这种坏习惯而严厉拒绝。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毫发无伤。于是,孩子因为有了靠山,往往会变本加厉地任性。
作为爸爸妈妈,一味地顺从孩子纵容孩子,孩子会以为爸爸妈妈会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孩子会变得为所欲为,十分任性。而且,在过分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理,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
在生活中,有的爸爸妈妈十分溺爱孩子,唯恐他们受委屈。为补偿孩子,孩子要什么便买什么。结果孩子感到了随要随给的乐趣,不停地要这要那,偶尔遭到拒绝就生气。爸爸妈妈一看到孩子生气,就觉得心疼,只好顺着他的意思去做。最后,爸爸妈妈的这种做法,助长了孩子贪欲的不断增长。
做爸爸妈妈的,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也不可能做到一生中都能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所以,做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应允孩子不停地索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不会变成一个小暴君,不会变成一个自私的为社会所不容的怪物。爸爸妈妈要知道,纵容孩子,不但丧失了自己做爸爸妈妈的权利,也害了孩子,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隐患,它会降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后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在生活中,有很多爸爸妈妈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娇生惯养。
他们认为孩子弱小娇嫩,所以对孩子百般呵护,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他们便想:“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会好。”
这种过分的宽容和迁就,使孩子的坏习惯渐渐形成,当爸爸妈妈发觉孩子的坏习惯时,已很难将它改过来了。
如果你没听过我的现场讲座,请走进“忠诚家庭教育”千聊直播间,120多堂家庭教育课程等你来学习,说不定其中某一堂课程就是专门为你所讲,只要扫描下面二维码就可以进入。

加载中…